年过七旬的王大爷,几乎每天傍晚都会倒上二三两白酒,配点花生米小酌一番。老伴和孩子们担心他的身体,都劝他把酒给戒了,但王大爷也却不以为然,心想自己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活到哪算到哪,如果把酒给戒了,还有啥乐趣,痛快随心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哪知道上个月29号晚上,吃完晚饭后的老王,突然出现一阵阵剧烈的胃痛,实在受不了了,才在家人的陪同下赶紧去了医院。经过检查,确诊为胃穿孔。
术后医生对老王说,回去以后赶紧把酒给戒了,不要再喝了,再喝的话,人就没了。
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和老王一样,认为“小酒怡情,能够活血化瘀”。从而对家人戒酒的劝告置若罔闻。然而,真相是酒精对人体的伤害是全方位的,尤其是五脏六腑!
1、肝脏是酒精的“头号受害者”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长期饮酒会使肝脏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的状态,造成肝细胞损伤,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文指出:酒精的摄入量与肝病风险呈递增关系,最安全的饮酒量为零。也就是说饮酒量越大,患肝病的风险也就越高。有研究发现:每天摄入超过30-50克酒精(相当于1~2两50度白酒)会显著增加肝硬化的风险。
2、酒精是心脏的“隐形杀手”
长期饮酒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细胞受损,心脏功能下降;甚至还可能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心力衰竭!而老年人的心脏功能本来就比较弱,长期饮酒就会加速心脏功能的衰退。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 Asia)最新研究分析表明,长期保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过度饮酒、夜间睡眠时间过长以及久坐不动,都可能会使老年人患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3、酒精伤肾、痛风敲门
酒精会损伤肾小球和肾小管,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肾功能下降,同时还会升高尿酸,诱发痛风!而老年人肾脏代谢和排泄能力本来就弱,所以也就更容易导致酒精性肾损伤,甚至还会增加患尿毒症的风险!
4、酒精伤胃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对胃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长期饮酒会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引起胃炎。随着病情的加重,胃黏膜可能会出现溃疡,甚至会造成胃肠出血、穿孔!
5、酒精伤脑,增加卒中风险
酒精会破坏脑细胞,导致大脑萎缩,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和认知能力下降,甚至还可能会引起酒精性痴呆!同时,饮酒会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加重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其次,酒精还会使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6、酒精伤肠、有损肠道健康
酒精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黏膜炎症、充血、水肿;长期饮酒还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影响营养吸收,甚至还会增加肠穿孔的风险。而老年人肠道功能本来就比较弱,长期饮酒会使肠道更容易发生问题。
总之长期大量饮酒,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能不喝尽量不喝!如果实在想喝、或者遇到了非喝不可的场合,也要记住"4不喝"原则:
①、空腹不喝酒
空腹饮酒,胃肠黏膜对酒精的吸收速度会大幅度增加,对胃的伤害也就会更大。所以在喝酒前最好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减缓酒精的吸收。
②、不喝“混搭酒”
红酒、白酒、啤酒,不同成分的酒类,酒精浓度各异,混搭饮用会造成酒精在体内代谢紊乱,加重肝脏、胃肠道等器官的负担,导致醉酒更快!
③、不喝“过量酒”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抑制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导致自控能力下降,甚至出现"断片"或失控行为。所以有些人喝着喝着不知不觉就会出现过量。因此,要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设定饮酒的上限,提醒自己不要过量。
④、吃药不喝酒
酒精会干扰多种药物的代谢,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副作用增加;或者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不仅如此,酒精与某些药物还会产生不良反应。比如与头孢或甲硝唑、替硝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合用,可能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引起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总之,健康才是真正的财富。别让一时的贪杯,换来一生的遗憾!如果实在戒不掉的话,至少也要做到“4不喝”!你是选择继续在酒桌上豪饮,还是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