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杨颜铭 摄影报道
记者了解到,近日,资阳市正式被四川省文物局认定为“文物大市”,成功跻身全省9个“文物大市”之列。这一认定不仅是对资阳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高度认可,更是其文物保护工作取得卓越成效的有力见证。
左侧卧佛
从旧石器时代的“资阳人”头骨化石,到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的濛溪河遗址群,资阳的文物资源不仅跨越数万年时空,更在考古研究、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中展现出独特价值,成为巴蜀文明的重要见证者。
看资源,文物丰富且独特。以“资阳人”头骨化石、濛溪河遗址、安岳石窟、陈毅故里为核心的文物资源体系,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资阳人”头骨化石的出土,为研究人类进化提供了珍贵线索;濛溪河遗址距今约6万至8万年,处在早期现代人演化关键阶段,是国内旧石器遗址中罕见的全要素遗址,还出土了超10万件石器、动物化石以及超6万件植物遗存,为“现代人类起源”研究提供新证据,近期,还入围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资阳铜车马
而安岳石窟,更是资阳文物资源的璀璨明珠。安岳县被誉为“中国石刻之乡”,现存唐宋摩崖石刻造像10万余尊,石窟经文40余万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0处,是唐宋石窟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其石窟以“古多精美”著称,在我国石窟艺术史中占据“上承云冈、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关键地位。位于乐至县的陈毅故里则承载着红色记忆与革命精神,作为重要的红色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人前来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看保护,成绩斐然。资阳的文物大市地位不仅源于丰富的遗存,更得益于系统的保护与创新利用。从立法保护到科技赋能再到合作升级,当地多措并举强化文物安全。
濛溪河遗址出土石制品(图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早在2019年,资阳就颁布实施了《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为安岳石刻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推进该市文物保护进入法治轨道。2021年,安岳石窟研究院成立,成为全省首个在县区成立副县级石窟寺保护研究机构的市州。近年来,当地还建立了“市、县、镇、村、文物点”五级联防机制,采用“人防+技防+犬防”的安防模式,多方位保护文物。
省市合作再升级。2024年12月18日,资阳市博物馆与四川博物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四川博物院资阳分院”正式挂牌。通过深入联动促进珍贵文物巡展与学术资源共享,让古老文物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市民眼前,成为了展示资阳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此次入选“文物大市”,是资阳文物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未来,当地将以此为新起点,深挖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让资阳的文物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以跨越万年的文化积淀,书写四川省文物大市的新篇章,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献礼。
编辑:王飞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或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报料。
本文来自【四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