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5年5月,国家实施了新的住宅项目规范,明文规定,全国住宅建筑限高不得超过80米。
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高层住宅时代的终结已按下了加速键。
而在这之前,高楼林立,一度是城市发展的金字招牌,是购房者心中的理想居所。
二三十层的高楼,曾经不仅象征着城市的现代化,也承载着无数人的安居梦想。
可就在高楼遍地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人们发现,那些曾经看起来气派的高层,正在悄悄变成未来的“隐患区”。
高层住宅的硬伤之一,就是电梯问题,电梯的使用寿命通常只有15到25年,而不少小区在使用10年后,就频繁出现故障。
但更换一部电梯的费用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栋楼有四五部电梯,更换成本谁来承担?
而且一旦其中一部电梯坏了,还会加剧其他电梯的负荷,形成连锁反应。
在一些老旧小区,业主意见不统一,电梯迟迟无法更换,导致老人不敢出门,上班族迟到成常态。
最可怕的是,这些问题并不会因为时间推移而自动消失,只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再说消防,目前我国消防云梯的最大工作高度,大概也就24层左右,超过这个高度就得靠人员自救。
但现实是残酷的,一旦大火真的烧起来,自救根本不现实,真实情况往往是,楼层越高逃生越难。
有人进行过测算,从30层跑到地面,至少要15分钟,而火灾真正的逃生黄金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
高层住宅一旦起火,烟雾很容易在垂直井道聚集,电梯停运,通道封闭,住户根本来不及反应,当年建设的时候,谁也没想过这些楼会在某个时刻变成“困人”的陷阱。
另外住房建得越高,维修起来就越麻烦,从地基到外墙、从水管到线路,高楼的维护成本远远高于多层住宅。
起初几年看不出问题,但只要十年之后,问题就会接踵而至,而二十年之后,房子看着还在,可里面早已千疮百孔。
有的小区外墙瓷砖一片片掉落,砸坏车是小事,砸到人就是事故,维修基金用光后,业主需要自掏腰包,但动辄几十万的总价,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担,一旦没人出钱,房子只能在问题堆积中继续老化。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高层住宅未来很可能沦为“贫民窟”,所以高层住宅在市场上的吸引力,也正在快速下降。
曾经“高楼视野好、通风强”被视为卖点,现在这些优势,已经挡不住现实的缺陷。
在二手房市场,高层住宅价格持续下滑,有的房子挂牌半年无人问津,有些甚至挂牌一年还卖不出去,过去买房讲究高楼层视野好,如今买家更关注低楼层安全保值。
租赁市场或许会成为这些高层住宅的出路,但那只是阶段性的缓冲。
年轻人租得起,图的就是便宜和方便,对电梯、维修、消防等问题暂时不在意,但一旦经济条件改善,他们还是愿意搬去低楼层或者新小区。
而且高层住宅的租金便宜,且维护难、折旧快,出租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层住宅价值下滑的问题。
但这些还不是最棘手的问题,可能很多人还没想到,高层住宅的继承问题,也会变成一块烫手山芋。
有些老人把唯一的房产留给子女,可年轻人早已不再看重这些老高层,继承之后不仅要缴纳税费,还要承担高昂的维修费用,没多久就成了负担。
更麻烦的是一旦继承了,还可能影响首套房贷款资格,既不能卖,也不想住,还租不出去,最后只能空置在那里,慢慢老化。
有人可能会想,老房子一旦遇上了拆迁,还是能赚上一笔的,即便不赚钱,也总能换一套新房子。
这种想法是好的,可惜拆迁在过去或许是翻身的机会,如今只能是一场难题。
高层建筑体量大,住户多,补偿难度大,开发商根本不愿意碰,更何况新政策不允许再盖超高层,拆了也赚不到钱,政府也不愿意投入大量资源去推动。
很多高层想通过“旧改”翻身,结果发现技术难度高、大家意见不统一、钱也不够,有的小区连维修基金都早就花光了,后期要靠业主出钱,但真到了要掏钱的时候,没人愿意带头。
有的地方开始尝试引入“社会资本”,比如北京劲松模式,这种模式下,由专业机构出资改造,政府授予一些经营权,比如地下停车场、商铺运营等,作为回报,物业管理也交给第三方公司,确保改造后不会再出现“烂尾”。
这种微利可持续的方式虽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并不适用于所有小区,很多老旧高层的位置不佳、配套老化,连社会资本都不愿意介入。
其实这些问题,开发商从一开始就是心知肚明,当他们赚的盆满钵满之后,早就悄悄转向了。
如今他们更青睐低密度、低容积率的地块,追求改善型、品质型住宅,在深圳、南京,低容积率住宅地块的成交占比已经超过七成,杭州、成都也紧随其后。
过去那种“高容积率+快周转”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开发商甚至希望政府回购之前拍下的高密度地块,足见他们对高层住宅未来的悲观态度。
曾经疯狂盖高楼的时代,是人口红利、城市扩张、土地财政共同推动的结果,如今这些条件都已发生变化。
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住建政策从数量优先转向品质优先,国家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住房正逐步回归居住本质。
可以看的出来,从政策到市场,从开发到消费,高层住宅都正在被边缘化。
在欧美也是一样,很多高层住宅已经演变成贫民窟,设施老化、环境堪忧、富人搬离,留下的是低收入群体,美国一些城市的物业费高达6000美元每年,也未必能保证服务质量。
高层住宅一旦失去治理能力,很可能就会陷入长期衰败。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走得快,也意味着留下的问题沉淀得更快。
如果不提前应对,这些问题一旦全面爆发,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
高层住宅的命运,正如一座座静默的钟楼,在城市的夜色中敲响提醒,只有看清问题、正视挑战、提前布局,才不会被困在“塔尖上的乌托邦”。
信息来源:
2024-08-07 18:56·中国新闻周刊 最严限高令来了?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