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长回头看,小学阶段注重好习惯的孩子,中学后更轻松

初一生活什么样?

真的是“地狱式”吗?

孩子说:“都说初中有多难,也不过如此嘛!”

hh,没两天打脸了。

知识只要学,真的不难。

但,架不住科目多呀!

小学每天2-3门练习,这是最多的时候。

初中,每天3-7门作业,就让孩子手忙脚乱。

眼中眼见的没了光,被学业弄得手忙脚乱。

但,孩子在努力,在积极想办法。

“今天作业多吗?”

“还好,在学校完成一部分了。”

每天十点睡觉,成了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孩子刚上初中,从3门变7门,适应的时间是要的。

成绩波动也是正常的,

但小学养成好习惯的孩子,

到初中,能更快地调整状态,找到节奏,适应初中生活。

而到了初中还没有好习惯的孩子,

面对多学科的作业,手忙脚乱,

在有限的放学时间内,不知道先做什么,又如何坐拥稳定的成绩。

现在回头看,小学阶段抓习惯、重习惯的家长,在孩子升入初中后会更轻松。不用家长说,他们就知道如何安排时间,主动规划作业顺序,懂得利用碎片化时间。

每天除了完成作业,还能挤出时间复习巩固,预习新知,甚至还能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

(1)从小处着手

孩子刚入学时,别放松,从整理书包、收拾文具、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小事做起。

做到能一小时完成的事情,不拖到两小时,当日事当日毕。

安排亲子时间,比如数学游戏、亲子共读、一起画作息表等等。让孩子有规划的意识。

坚持、坚持、再坚持,让习惯融进生活中。

(2)培养自律性

自律不是天生的,而是日复一日训练出来的,比如每天固定时间起床、吃饭、学习、睡觉的作息规律;整洁的书包、整齐的书桌、干净的房间都是自律的外在体现。

(3)生活自理的能力

上小学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这部分事情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做。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连自己最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的孩子,在学业上又怎能有序安排呢?

当孩子在生活中掌握了自我管理的能力,有计划、有目标地行动时,学习上的自主性自然也会增强。同时,会把生活中的条理迁移到学习中,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写作业时先做哪科、后做哪科,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学习上的好习惯也很有必要系统培养。

比如课前认真预习,语文、数学、英语预习的方法有差别。

语文预习要对课文有大概的了解,这样孩子上课时,才能跟得上老师的节奏,抓住重点。

数学预习要先看例题,尝试理解解题思路,总结公式,做到不是表面的知道了,而是真的懂了。

英语预习则要提前熟悉单词和句型,会朗读课文,为课堂听力和口语练习打下基础。

除了带着孩子做好预习,还要告诉他如何听课、做笔记。这个是孩子在学校独立完成的事情,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引导和提醒,直到孩子形成自觉。

课后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巩固当天所学,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在小学低年级时,就带孩子养成好习惯,未来学习家长才能省心、省力。

学习上的好习惯,可为孩子一生的学习力打下坚实基础,更是孩子面对初中、高中多学科、高难度学习的底气。

《好习惯带来好成绩》中提到的方法,很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同学,同样适合到了中、高年级仍然没有好习惯的孩子。要知道小学六年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期,一旦错过,后期弥补将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

凌晨爸妈好习惯带来好成绩7个自驱型好习惯写给6-12岁小学生父母 ¥26.8 购买


当孩子养成了学习好习惯,他们不仅能高效完成作业,还能主动规划学习时间,逐渐具备自我管理能力,面对繁重课业时更显游刃有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育儿   注重   家长   初中   习惯   阶段   轻松   孩子   小学   中学   作业   时间   手忙脚乱   事情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