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发射时间确定!陈冬带队飞天,外籍、港籍航天员情况公开

4月23日,根据载人工程办公室发布会消息,我国神舟二十号即将点火升空,船箭组合体已经矗立在酒泉发射场,即将加注推进剂,本年度首次载人航天发射任务——神舟二十号也正式公布了发射窗口。

与此前网上公开航行通告(NOTAM)时间段基本一致,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正式发射时间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

一个罕见的“白天档”,也让不少“追火箭”的网友舒了一口气:这一次,不用熬夜了。

本次神舟二十号是我国空间站常态化运营后的第四次发射任务,本次任务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多项重要突破。

与神舟十九号相比,运载火箭系统在制造工艺、数据传输、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二十余项优化改进。

其中,火箭上摄像头的数量增加且视频分辨率全面提升至全高清格式,为飞行状态监控提供了更全面清晰的画面。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打造的"智慧测发线"首次应用于载人航天任务,通过航天发射智能指挥管理系统实现了从火箭进场到点火飞行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在发射场技术方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引入了火箭数字伴飞系统,对总检查、全系统演练等关键过程进行可视化呈现,实现了测试数据实时判读和飞行状态的精准仿真。

此外,中心还构建了覆盖火箭、发射场、天地通话等多个关键系统的卡片式方案预案库,大幅提升了辅助决策能力。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任务执行的效率和安全性,也为未来更高频次的航天发射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然这次任务的真正看点不仅仅是技术突破,“太空接力赛”——中国空间站第六次在轨任务交接,也备受瞩目。

从“神舟十九号上行—工作—即将回家”,到“神舟二十号登船—接管—开始执勤”,一来一去之间,会迎来一次短暂的6人太空共轨时间。

“太空交接”是两组航天员在轨生活经验的继承,对于科学实验的有效延续也至关重要,更是中国空间站“永续运行”机制下的技术体现与制度自信。

这套运行节奏有一个专有名词:“在轨轮换”,即在一艘载人飞船执行任务抵达空间站,与上一艘飞船进行短暂交接,确保新任务乘组和旧乘组有时间进行工作交接,规避紧急情况下航天员的“断档”风险。

在国际空间站曾出现宇航员滞留9个月因飞船故障无法回家的背景下,中国航天的这种设计,犹如一套太空“保险机制”,将风险控制在最小可控区间,也是对“以人为本”最高等级的技术回应。

但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每一次,中国都坚持在发射前不公开航天员名单?神舟二十号的乘组早已选定,却依旧等到发射前一天非才姗姗来迟!

一部分网友觉得这是“遮遮掩掩”,还有人拿来和美国做对比,说NASA航天员动辄提前半年官宣“组团名单”,而我国却“临门一脚还玩保密”。

其实,这恰恰体现了中美载人航天思路上的核心分歧。

中国航天采用的是“统一发布、严格保密”的系统化流程,目的不是“卖关子”,而是出于任务安全与国家层面战备策略的综合考量。

要知道,神舟任务不仅关乎科学,更是国家级的战略工程,名单一旦提前公开,便可能引发复杂的国际关注甚至信息战风险。

相比之下,美国的航天工程多采用半商业化运作机制,宇航员公开亮相本身就是项目的一部分宣传策略,背后逻辑截然不同。

所以,与其说是两种发布方式的对比,不如说是两套体制之间的信息运作逻辑差异!拿同一套标准衡量,注定鸡同鸭讲。

但这不代表神舟二十号乘组就没有看点!此前外界根据以往规律,纷纷猜测中国第三批航天员中执行过神舟十五号任务的张陆,或将接棒挑大梁。

随着航天员乘组名单公布,这一消息也算是“不攻自破”了!根据公开信息,这次乘组名单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

此次任务是陈冬继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任务后,时隔两年,第三次担当飞天任务,此前他一共在轨飞行了33天+6个月!而陈中瑞、王杰则是首次亮相、首次飞天!

本次神舟二十号依然呈现出了“老带新”的组合架构,从目前空间站长期任务的趋势来看,航天员梯队逐渐年轻化、多样化,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这也引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的航天员体系,是否已经完成了从“单线培养”向“模块化编组”的转型?

答案是肯定的。第三批航天员选拔中,增加了“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全新定位——不同于传统以飞行员为主的模式,这一岗位更强调科学素养和设备操作能力,是为执行高密度科研任务而生的“太空技工”。

此次入选乘组名单的王杰,此前就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在本次任务中无疑将承担更多科研工作。

而未来,中国空间站还将迎来更多如生命科学、材料工程、空间物理等方向的跨学科专家进驻。这种转型,正是应对长期载人任务、深空探测需求日益增长的必要升级。

当然,也有人很失望,神舟二十号任务又没有出现国际航天员或者港籍女航天员。不过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官方公布了有关进展。

今年2月底中巴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以后,目前正在开展巴基斯坦航天员的选拔工作,载人航天系统极为复杂,任何一名航天员的遴选、训练、测试都需数年周期。

与中国航天员选拔一样,这项工作分为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初选工作在巴基斯坦实施,复选和定选工作在中国实施。

就算中巴合作已经“签字画押”,最终也要精挑细选才会选拔出2名巴基斯坦航天员来华参加训练。

而根据中国空间站的飞行任务规划与合作实际进展,选拔出的2名巴基斯坦航天员,其中1人,将以载荷专家的身份参加1次联合飞行。

届时,我国空间站将首次迎来外籍航天员,预计2-3年内就会实现,而巴基斯坦航天员在轨期间除了完成乘组的日常工作外,也会承担巴方科学实验的操作工作。

也就是说,神舟二十号仍将是“全华班”,而这正好让我们看到,中国在完成空间站建设后,并未急于展示“国际合作”的姿态,而是更稳妥地夯实自身体系内的每一个齿轮。

至于此前外界透露的港籍女航天员,发布会上也更新了进展。

自去年8月,我国宣布第四批航天员完成选拔后,新航天员们正在按计划进行航天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心理、航天环境适应性等多项训练和部分专项训练。

港澳航天员入队后也很快适应了工作和生活环境,迅速融入航天员队伍,训练勤奋刻苦,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正在开展航天专业技术相关学习和训练。

等这批航天员有序完成选拔训练科目后,还要取得飞行资质,才会纳入飞行乘组候选范围。

而港澳航天员则会作为载荷专家的身份参与飞天任务,最快2026年就会执行首次飞行!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在飞行乘组中陆续看到他们的身影。

接下来的24小时,将是神舟二十号任务发射前的关键时期,在轨乘组要把空间站的物资、设备、实验项目进行详细整理,即将启程的3人乘组也将调整状态,准备“任务权杖”的移交,迎接180天太空之旅。

按照目前的飞行计划,神舟十九号将在“五一”前后返回,初步锁定时间为4月29日中午时分,也是个难得的“白天档”。

中国空间站已经完全步入高频次、制度化运作的新阶段,让我们期待神舟二十号发射及神舟十九号返回任务圆满成功!#记录我的202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神舟   航天员   酒泉   巴基斯坦   发射场   飞天   空间站   中国   外籍   航天   太空   情况   时间   工作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