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利好,央行砸1.1万亿“大礼包”!股票、存款、房贷都将变样

2025 年 10 月 9 日,央行开展的 1.1 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看似 “砸钱” 力度惊人,实则是精准对冲流动性压力的政策布局。从操作本质看,这并非全新资金注入:10 月有 8000 亿元 3 个月期同类操作到期,实际净投放仅 3000 亿元,叠加后续预计等量续作的 5000 亿元 6 个月期逆回购,形成 “续作 + 加量” 的组合模式。

这一操作的核心特点值得关注:其一,工具选择上,买断式逆回购区别于普通逆回购,央行可直接获得国债、地方债等债券标的,兼具流动性调节与资产配置功能,且 91 天期限精准匹配中期资金需求,避免短期资金套利扰动;其二,投放时机瞄准节后资金敏感期,节前公告、节后操作的节奏,有效稳定了市场对政府债券发行、季末财政存款增加带来的流动性缺口担忧。正如董希淼所言,此举是 “加强中短期流动性投放” 的典型举措,彰显货币政策 “支持性立场” 的延续。​

二、股市:流动性溢出下的结构性机会​

1.1 万亿资金注入最直接的传导效应,体现在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改善上。从历史规律看,央行中期流动性投放会通过 “银行→理财→股市” 的路径形成溢出效应:银行体系可贷资金增加后,理财子公司会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而货币基金收益率下行也将促使居民资金转向股市。2025 年 9 月央行 1 万亿元操作后,沪深 300 指数 3 日内上涨 2.3% 的案例,印证了这一传导效率。​

具体到板块机会,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首先,券商板块将直接受益于市场活跃度提升,融资融券规模扩大与经纪业务收入增长形成双重利好;其次,科技与成长板块对流动性敏感度最高,贴现率下降将显著提升其估值水平,叠加政策对 “重大战略领域” 的支持,半导体、人工智能等赛道有望领涨;最后,地产与基建板块将迎来融资成本改善的红利,高杠杆属性使其对利率下行反应更强烈,9 月地产板块因融资成本下降领涨大盘的表现可作参考。​

但需警惕短期波动风险:此次操作净投放规模较此前月度 6000 亿元有所收敛,且 10 月 MLF 到期规模达 7000 亿元,若后续政策接续不足,可能引发市场对流动性持续性的担忧。投资者更应聚焦政策支持明确的领域,而非盲目追高。​

三、存款:利率下行倒逼理财转向​

对普通储户而言,1.1 万亿操作带来的最直接变化是存款收益的进一步承压。央行流动性注入会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而利率自律机制的引导作用下,商业银行往往会同步下调存款利率以平衡成本。2025 年 5 月降准后,多家中小银行 3 年期定存利率跌破 2% 的案例,已预示了这一趋势。​

从产品类型看,活期与短期定存受影响最大:这类产品原本利率弹性较高,在资金充裕环境下,银行缺乏上浮利率吸引存款的动力,预计年化收益率可能降至 1.5% 以下。长期定存与大额存单虽相对稳定,但部分银行可能通过缩减发行规模、降低利率上限应对,此前 100 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利率从 3.1% 降至 2.8% 的调整已有先例。​

这一变化将加速居民理财结构的调整:货币基金 7 日年化收益率已接近 1.4% 的低位,与活期存款差距缩小,预计更多资金将从 “低息存款” 转向债券基金、指数基金等产品,形成新一轮 “存款搬家” 浪潮。对风险偏好较低的储户,可优先选择银行结构性存款或 3 年期以上国债,以锁定当前相对较高的收益。​

四、房贷:月供减负与市场预期修复​

房贷领域的利好体现在 “存量减负” 与 “增量让利” 两个维度。尽管此次操作未直接下调政策利率,但买断式逆回购通过降低银行间市场利率(如 DR007),会间接推动 LPR 报价下行,而商业房贷利率与 LPR 挂钩的机制,将使购房者获得实际优惠。参考 5 月政策利率下调 0.1 个百分点后,LPR 同步下行并带动商贷利率下降的传导路径,预计 10 月后新发放房贷利率有望再降 5-10 个基点。​

对存量房贷客户而言,虽无法立即享受优惠,但 2026 年 1 月 1 日起存量公积金房贷利率下调的政策已明确落地。以 100 万元、30 年期等额本息的首套公积金贷款为例,利率从 2.85% 降至 2.6% 后,月供将减少 133 元,总利息节省 4.76 万元。若后续商贷利率同步下调,存量商贷客户也将在次年重定价日获得减负红利。​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房地产市场预期的修复:流动性充裕与融资成本下降的组合,既能降低居民购房门槛,也能缓解房企资金压力。东方金诚王青指出,这一操作与 5000 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形成合力,将 “进一步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对稳房价、稳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五、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与风险提示​

央行连续 5 个月加量续作买断式逆回购,本质是应对经济复苏中的流动性缺口。10 月政府债券发行、同业存单到期等因素将消耗超 2 万亿元资金,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推进也需要配套贷款支持,此时注入中期流动性,是 “跨周期调节” 的具体实践。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 “大水漫灌”,3000 亿元的净投放规模与 “精准对冲到期” 的操作节奏,显示政策始终坚守 “稳健” 底线。​

对普通人而言,需把握三大平衡:在股市中聚焦结构性机会而非全面追涨,在理财中做好 “低息时代” 的资产配置,在购房时结合自身需求把握利率窗口期。正如王青所言,后续政策将呈现 “财政加力、货币宽松” 的组合,唯有理解政策传导逻辑,才能真正享受 1.1 万亿 “大礼包” 带来的红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0

标签:财经   大礼包   央行   利好   存款   股票   利率   流动性   资金   操作   政策   银行   存量   结构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