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国金融体系上演了一场罕见的资金“大迁徙”。央行数据显示,当月居民存款单月减少1.11万亿元,创下有记录以来最大降幅,相当于每分钟有8000万元资金从银行账户流出。
与此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激增2.14万亿元,规模达到2015年有数据统计以来的峰值。这一增一减的背后,是亿万普通家庭正在重新思考如何安置自己的财富。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居民部门超额定期存款的余额高达43万亿元,2025年以来累计增长6.5万亿元。然而,2025年7月至8月,这些定期存款合计减少4801亿元,标志着居民超额定期存款从6月末开始进入释放期。
01 存款大迁徙,究竟在发生什么?

储蓄搬家,简单来说就是居民将银行存款转移至股票、债券、基金、房产等收益更高的投资领域的行为。其核心动因在于存款利率下行与通胀预期导致的真实利率偏低。
回顾过去20年,中国出现过五次明显的存款“搬家”潮,分别在2007年、2009年、2014-2015年、2021年、2023-2024年。每一次资金迁徙,都见证了不同资产类别的轮动,也创造了相应的财富机遇。
与以往不同,本轮存款搬家有着独特的节奏和特征。开源证券研报指出,当前“存款搬家”现象并非由风险偏好的主动提升驱动,而是对低利率环境的被动反应。
2025年以来的“存款搬家”呈现“先稳后权”特征,即初期资金主要流向固收类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后期逐步转向权益类资产。
数据显示,8月个人股票账户新开户总数为264.12万户,同比大涨165.57%,环比增幅也达到35.12%。与此同时,前8个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5.87万亿元,显示出资金正源源不断地流入非银金融机构。
02 钱往哪里去?三大流向决定未来财富格局

从当前趋势和未来潜力来看,有三个明显的资金流向值得关注,这些领域很可能成为未来10年财富增长的焦点。
流向一:稳健型银行理财与“固收+”产品
银行理财成为此轮存款搬家的最大“蓄水池”。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同比增加7.53%。到2025年7月,银行理财规模进一步达32.67万亿元。
资金偏好明显趋向短期限、低波动的理财产品。2025年1-5月最小持有期型理财产品规模增长最快,三个月内理财产品规模同比激增32.4%。
这反映居民对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尚未主动拉长久期。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认为,“搬家”的存款不太可能集中进入权益市场,而是倾向于以“固收+”类型的资管产品进行过渡承接,实现资金的“间接入市”。从存款到期再配置的视角来看,2025年可能有90万亿元以上的存款到期。
流向二:权益类资产,尤其是高股息ETF和基金
随着资本市场赚钱效应的显现,部分资金开始流向权益类资产。2025年7月,A股三大指数全线上涨:沪指涨3.74%,创业板指飙升8.14%。两市成交额连续多日突破万亿,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大关。
居民通过基金间接入市的趋势尤为明显。7月至8月,公募基金发行市场显著回暖。据Choice数据,7月28日至8月3日,全市场有31只公募新基开启募集,较前一周的23只增长34.78%。7月新成立基金数量超140只,创下今年以来单月数量新高。
投资者对高股息ETF的需求也在上升。当前存款利率持续下行(3年期定存实际利率降至1.7%)与理财收益差扩大至82BP,推动居民寻求存款替代品,对于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存款或优先流入“高流动性+低波”资产如高股息ETF等。
流向三:保险及其他多元化配置
保险产品也成为存款搬家的受益者之一。近年来,随着保险端收益率高于存款利率,推动居民储蓄向保险产品转移。险资也随之调整了自身的资产配置,减少了存款的持有规模,增大了对于权益的配置力度。
居民财富管理倾向的变化已被银行感知。招商银行副行长王颖在业绩会上直言:“今年以来,零售客户的风险偏好发生了一些变化,稳健依然是主基调,进取型偏好正在边际改善,客户对权益类资产的偏好有所上升。”
03 未来十年,如何顺势而为实现财富跃迁?

面对这场静默而浩大的资金重新配置,普通人该如何把握趋势,优化自己的财富结构?
把握配置节奏,从稳健到进取。当前存款搬家还处于早期阶段,广发证券表示,测算数据显示,8月居民存款增速约9.8%,居民存款增速连续2个月下降,尚不满3个月。两个指标均显示存款搬家迹象初步显现,但仍处于早期阶段。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指出:“居民存款与沪深北股票总市值之比持续在回落,但仍位于历史相对高位,这意味着居民存款搬家对权益市场的影响仍处于起步阶段。”
关注政策引导,把握长期趋势。海外经验表明,政策引导显著影响资金流向。日本NISA免税账户推动基金持仓占比提升,美国次贷危机后居民增配股票和共同基金。
我国2024年9月24日推出的“政策包”,成为A股市场进入牛市的起点,随后监管层推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等举措,为资金迁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保持合理预期,避免盲目跟风。历史数据显示,存款搬家过程中市场往往出现波动。2007年上证指数创下历史高点前,也经历了多次调整。
当前,中证2000微盘股市盈率飙升至145倍,融资余额重回2万亿上方,局部泡沫化迹象明显。而实体经济复苏仍显乏力,这种基本面与资金面的背离,为市场埋下隐患。
04 结语:在资金的洪流中寻找自己的方向
这场悄无声息却又规模浩大的存款搬家,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流动,更反映了中国居民财富观念的深刻变革。随着低利率时代成为常态,传统的储蓄方式已难以满足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多元化资产配置正从“可选”变成“必选”。
开源证券初步测算,居民2025-2030年每年增配理财、基金的规模各达2-3万亿元。这样庞大规模的资金重新配置,必将重塑中国的财富格局。
未来十年,能否把握住这场资金迁徙的轨迹,可能成为财富增长的关键。而最为明智的策略,不是盲目追逐热点,而是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构建均衡的资产配置组合,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寻求合理的收益。
正如一位信托公司总经理所言:“市场结构性机会越多,基金赚钱效应越明显,投资者越有意愿将存款转至理财产品,从而再次推升权益资产估值。”这场浩荡的资金迁徙潮背后,是企业基本面的修复,是经济转型的推进,更是投资者的信心。
毕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如果枫叶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记得点赞➕关注哦~您的点赞是枫叶持续分享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