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年的债券市场,就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
2023年外资疯抛中国债,转头扎进美债堆;2024年又扎堆抢着买中国债,中国却在悄悄减持美债;2025年更热闹,外资增持中债的同时,中国持美债一会儿加一点、一会儿减一点,跟“变脸”似的。
大伙儿都看懵了:外资到底在算什么账?中国又在布什么局?
但其实这背后的涨跌,藏着全球资本的大博弈。
2023年最让人印象深的,就是美联储“暴力加息”。
一开始美债收益率才3%,没几个月就冲到5.5%以上,相当于把钱存美债,利息直接涨了快一倍,谁看了不心动?
反观中国这边,为了让钱从债市流到实体经济、刺激消费,国债利率一路往下走,三年期从3%降到2.35%。
一涨一降之间,外资心里的小算盘就响了:短期收益差这么大,先卖了中债再说!
数据也印证了这点,2023年上半年,外资持有的中国国债从3.2万亿减到3.12万亿,少了800亿。
但别以为这些钱全跑去美国了,外资可不傻,不会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当时硅谷银行3月突然倒闭,市场慌得不行,耶伦还在警告6月可能债务违约,美债看着收益高,风险也不小。
所以一部分钱去了美债,更多的分流到了加拿大(央行当时加了25个基点)、德国、日本这些地方。毕竟,稳妥比啥都重要。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波“抛中买美”的戏码没撑多久,2024年风向就彻底变了。
2024年一开年,美联储就“踩了刹车”,不加息了,反而开始降息。
这一下,美债的吸引力就降了,之前被吸去美国的钱,又开始往新兴市场流,中国债市成了香饽饽。
全年下来,外资净买中国债花了416亿美元,光第一季度就增持了269亿,同比涨了84%;4月更夸张,前18天就买了332亿,全球资金连续12周往中国债券基金里冲。为啥?
主要因为中国经济稳啊,政策也靠谱,人民币汇率没大波动,加上中国债市规模已经183万亿,全球第二,品种又多,不管是主权基金还是商业银行,都能找到合适的配置。
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在外资抢中债的时候,中国却在悄悄减持美债。
2024年卖了573亿,持仓降到1万亿以下。
这不是不看好美债,而是咱们在搞“外汇储备多元化”:美债总规模都36万亿了,万一有风险,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
所以一边减美债,一边加黄金,这样更稳妥。
如果说2024年是“大转向”,那2025年就是“细算账”,每一笔操作都藏着门道。
2025年的操作更有意思,先看中国持美债:1月加了18亿,2月突然加了235亿,3月又减189亿,4月减82亿,5月减9亿,6月就加1亿。
跟“挤牙膏”似的,整体波动不大,到6月末持仓7564亿,虽然连续3个月减,但幅度越来越小。
对比一下,美债前三大债主是日本1.135万亿、英国809亿、中国7564亿。
5月美国总共吸引外资3111亿,创了8个月新高,加拿大买得最猛,跟中国的“三连降”形成鲜明对比。
再看外资持中国债:3月末就有4.3983万亿,比2023年底多了6814亿;4月直接冲到4.5万亿;5月稍微降到4.35万亿,也占了全市场托管量的2.6%。
更关键的是,有1169家境外机构来凑热闹,来自70多个国家,不管是主权基金还是商业银行,都在买,到8月单月就净流入390亿,全年累计超6000亿。
有人会问: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才1.78%,美国都3.6%,外资为啥还来?
答案是“稳”。2025年上半年,中国债市才7家发行人违约,金额140亿,比全球其他市场安全多了。
外资现在不只看短期利息,更看重长期稳妥。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问:不管是外资还是中国,操作这么变,到底盯着什么?
其实核心就三个“关键点”。
第一是美联储政策。2023年加息,钱吸去美国;2024年降息,钱流回中国,美联储就像“总指挥”,主导全球资本方向。
第二是经济韧性。中国经济稳,债市违约率低,哪怕收益率低,外资也愿意来;美国那边银行倒闭、债务上限博弈,风险不小,所以中国才减美债。
第三是分散风险。外资不会只押一个市场,2023年抛中债后分流到多国,2025年买中债也没放弃其他市场;中国减美债加黄金,也是怕风险集中。
这三年债市的“过山车”,从来不是瞎折腾。
外资抛中债是算短期收益,回头买是看中中国经济稳;中国减持美债不是不看好,而是为了外汇储备安全。
未来,中国债市靠韧性会成全球资本的“标配”,美债则要应对债务压力。
说到底,全球资本的游戏里,“稳”比“赚快钱”更重要,这盘棋,还得看长期。
信息来源:
![]() |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