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狂赚2.75亿!马斯克拿万亿薪酬,特斯拉销量却亏到掉渣

美东时间11月6日,得州奥斯汀超级工厂的欢呼声里,一个历史性决策落地,超过75%的特斯拉股东赞成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方案。

这位科技狂人身着黑色卫衣登台,只说了句“是时候从帽子里放出更多兔子了”,而台下的争议、机构的反对,还有市场先涨后跌的冷淡反应,早已为这场十年豪赌埋下了充满变数的伏笔。

投票撕裂,75%赞成背后的博弈

这次投票结果不算意外,但过程比想象中更惊险。

马斯克这波薪酬方案,堪称“史上最豪老板激励”,不发一分现金,全靠股票说话。

未来10年分12档解锁,总计4.237亿股特斯拉股票,要是目标全达成,按当前股价算价值刚好1万亿美元,折算下来每天能赚2.75亿美元,比很多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还多。

支持方的理由简单又直接:马斯克就是特斯拉的“定海神针”。

董事会和摩根士丹利这类机构拍着胸脯说,只有把这位大佬绑死在特斯拉上,自动驾驶、机器人这些远期战略才能推进。

一旦方案被否,马斯克真兑现“离开去搞其他兴趣”的威胁,公司市值可能直接蒸发上千亿。

毕竟马斯克有过成功先例,2018年的薪酬方案,他硬是把特斯拉市值从590亿美元干到6500亿美元,这份战绩让不少股东愿意再赌一次。

施瓦布资产管理这些机构更是直接站队,说这方案能把老板和股东的利益绑在一起,稳赚不亏。

反对声则来得又猛又集中,堪称“全民diss”。

持有特斯拉1.12%股份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作为全球最大的主权基金,直接亮明反对态度,说这方案“规模太离谱,摊薄股东权益,还解决不了过度依赖马斯克的风险”。

更有意思的是,这基金反对还藏着私货,马斯克之前力挺特朗普的政治立场,让欧洲投资者很不满,直接导致特斯拉在挪威销量暴跌50%,这次也算借机表达不满。

除了挪威基金,美国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CalPERS)也跟着反对,直言“这薪酬比同类公司CEO高了好几个数量级”。

ISS和GlassLewis两家权威咨询公司更是早早就喊话,让投资者投反对票,说“就算马斯克只完成部分目标,拿的钱也太多了”。

市场更是用脚投票。

方案通过后,特斯拉盘后先涨了3%,没过多久就掉头下跌3.5%,市值一夜蒸发过千亿人民币。

这种过山车式反应,恰恰暴露了股东们的矛盾心态,既怕失去马斯克这个“摇钱树”,又对万亿薪酬的合理性打问号,毕竟这钱相当于全球薪酬前八的CEO终身工资总和,实在太夸张。

万亿赌约

马斯克要拿到这笔天价薪酬,简直比登天还难,每一个条件都堪称“天方夜谭”。

这12档目标不是随便完成一个就行,得每个档位同时达成市值目标和运营目标,少一个都解锁不了。

咱们先掰扯掰扯市值目标。

特斯拉现在市值大概1.5万亿美元,要在10年内涨到8.5万亿美元,得累计上涨466%。

这意味着每年要新增7000亿美元市值,差不多是再造一个苹果公司的体量,而且每个档位的市值还得维持30个交易日不低于标准,想靠短期炒作蒙混过关根本不可能。

再看运营目标,更是全面开花让人眼花缭乱。

要累计交付2000万辆汽车、卖100万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让100万辆Robotaxi商业化运营,还要有1000万FSD订阅用户,以及4000亿美元的调整后利润。

这里说的调整后利润,其实就是没扣利息、税和设备损耗的利润,简单说就是“账面最好看的利润”,即便如此,4000亿美元也是个天文数字。

更让人觉得离谱的是,就算只完成前两档目标,马斯克也能净赚260亿美元,这钱比苹果CEO库克、英伟达CEO黄仁勋等全球前八高收入CEO的终身工资加起来还多。

可特斯拉现在的现状,根本撑不起这份野心。

2025年Q3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下降37%,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滑,汽车主业毛利率只剩15.4%,比市场预期还低。

前三季度总销量121.8万辆,同比还降了5.9%,高端车型ModelS/X销量更是暴跌26.2%。

10月的销量数据更惨,上海工厂批发量同比降了9.9%,欧洲市场更是一片哀嚎,德国销量跌54%、挪威跌50%、荷兰跌48%,也就法国和罗马尼亚勉强保持正增长。

更要命的是,美国新能源车补贴马上要取消,特斯拉靠卖碳排放额度赚的钱,已经占了净利润的48%,没了这笔“外快”,利润可能还要再腰斩。

特斯拉的短板与险棋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场万亿薪酬赌局,本质上是特斯拉的转型生死战。

马斯克把宝全押在了自动驾驶和机器人上,但现实的短板却越来越明显,甚至有些致命。

首先是技术落地屡屡掉链子。

被寄予厚望的Robotaxi,虽说计划年底在奥斯汀取消安全员,2025年底拓展到8-10个市场,但安全问题一直没解决。

10月底刚立案的诉讼里,一辆ModelS碰撞后车门打不开,导致5人被困火海遇难,美国交通部门已经就此展开调查,还收到了16起门把手故障投诉。

马斯克倒是透露FSD功能以后能发短信,但连基本的碰撞后开门都保障不了,谁还敢信自动驾驶的安全性?Optimus机器人更是前路未卜。

马斯克吹得天花乱坠,说要在加州和得州建千万台级生产线,2026年量产5-10万台,但现在这机器人还处于开发阶段,几乎所有部件都是全新的,供应链和成本控制都是大难题。

更关键的是,专门为Robotaxi打造的Cyberab,要到2026年4月才开始生产,比原计划晚了不少,能不能按时量产还是个未知数。

更让人无语的是,这份薪酬方案居然没任何约束条件。

既不限制马斯克参与政治活动,也不规定他在特斯拉的最低工作时长。

要知道马斯克现在身兼数职,又是SpaceX又是xAI,还得管社交媒体平台X,精力早就被摊薄了。

股东们怕的就是他顾此失彼,可董事会连最基本的工作时长都不要求,这哪里是激励,简直是“无条件送钱”。

外部竞争更是把特斯拉逼到了墙角。

通用、福特纷纷推出高性价比车型,中国车企在中低端市场更是形成碾压优势,ModelY虽然还是主力,但在很多市场已经卖不动了。

特斯拉喊了好久的2.5万美元亲民车型,至今没拿出能打的产品,高端车卖不动、低端车拿不出手,妥妥的卡在中间进退两难。

结语

这场万亿薪酬的赌局,赌的不是马斯克的名气,而是特斯拉的未来。

股东们用75%的赞成票表达了信任,但信任不能当饭吃。

特斯拉现在利润三连跌、销量节节降、诉讼缠身,要完成那些天方夜谭的目标,比登天还难。

马斯克要想拿到这笔钱,得先把眼前的生存问题解决了,而不是忙着画更大的饼。

更关键的是,他身兼数职精力分散,方案又没任何约束,万一后续跟不上,受损的还是股东。

资本市场终究认业绩不认神话,再动人的愿景,也抵不过实打实的财报数据,特斯拉这步险棋,能不能走通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财经   特斯拉   销量   薪酬   市值   美元   目标   方案   挪威   股东   利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