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时卖光 200 斤卤菜,月入 10 万不是梦!
本以为是教大家创业的“好人”,没想到背地里却是如此庞大的团队操作,这无异于再次印证了:没有人会把赚钱的事情在网上公开这句话的含金量!
近日,一场打着大锅卤菜旗号的创业骗局被央视等权威媒体揭露,旋即引发全网热议。
这场看似红火的财富神话,背后竟是精心设计的割韭菜陷阱,摊位前人头攒动的长队中,10人竟有9人是托儿。
所谓月入10万的摆摊秘籍,不过是成本低廉的普通配方罢了。
这场闹剧的揭露,不仅撕开了虚假创业的遮羞布,更让公众重新审视网红经济背后的浮躁与欺骗。
在短视频平台之上,大锅卤菜曾一度成为流量密码。
镜头前,摊主们挥舞锅铲,卤香四溢,摊位前挤满争相购买的顾客,配以两小时售罄,月入百万的吸睛标题,迅速点燃了失业者与创业小白的热情。
然而,央媒调查发现,这种火爆实为精心策划的骗局,摊主以每人50元的价格雇佣职业托儿排队,甚至同一老大爷半小时内反复出现,营造供不应求的假象。
更有直播间安排专业场控,一旦有人质疑味道普通或者排队异常,相关评论瞬间就会被刷屏淹没,取而代之的是满屏清一色的想去学习弹幕。
河北衡水的闫柯夫妇,便是被此类视频所吸引的受害者之一。
他们远涉安徽,交纳2980元学费。
学成而归后购置设备返乡摆摊,然而日收入仅五六十元,这和师傅承诺的一个半小时卖完一大锅相差悬殊。
更讽刺的是,他们的摊位旁很快涌现出多家复制粘贴的同行,卤菜种类,摆放方式如出一辙,市场竞争激烈到连设备成本都难收回。
学员们交纳的数千元学费,所换来的并非独家秘方。
广东的王先生斥资5000元学习牛杂煲技术,然而其秘制配方竟与网络免费教程相差无几,顾客评价味道不难吃,却远逊于宣传。
更荒诞的是,有学员发现,部分卤菜切开后竟未完全煮熟,食品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这些所谓的导师,其盈利模式已然背离餐饮的本质。
一名倒闭学员揭露,部分摊主通过线上建群,要求托儿购买后凭截图退款,以此伪造销量。
再通过复制视频,花钱投流打造暴富人设,最终目的竟是收割高额学费。
而当学员因生意惨淡要求退费时,导师们立刻变脸,以个人能力不足,市场环境差异等理由推诿,甚至拉黑学员。
面对愈演愈烈的乱象,央媒记者深入一线,潜伏在摊位附近观察,迅速识破骗局。
排队人群中频繁出现熟面孔,同一批顾客在不同时段重复排队,甚至次日摇身变为学徒。
人民日报更点名批评安徽某卤菜摊主,揭露其利用虚假宣传敛财百万,雇人刷评控场的行径。
法律专家指出,这类行为已然涉嫌虚假宣传以及欺诈。
若涉及食品安全或特许经营资质,涉事者或许还会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央媒的曝光不仅撕开了骗局伪装,更推动多地监管部门介入调查,部分涉事账号已被封禁,评论区关闭,曾经的创业导师纷纷销声匿迹。
这场骗局的背后,是失业焦虑与暴富心态的合谋。
失业者李薇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她曾被月入10万的承诺蛊惑,交费后却发现教学敷衍,最终转向正规培训机构学习实用技术,才逐渐回本。
传统卤菜师傅的感慨更发人深省,卤菜为千年饮食文化的结晶,讲究火候,配料与时间的沉淀,岂是三日速成班就能复制的?
真正的美食,从不需要浮夸营销。
在重庆巷弄深处,一家不起眼的卤菜小店用薄如纸片的猪耳征服食客,在四川三代传承的老卤锅中,数十年的卤汁沉淀出复杂醇香。
这些案例证明,唯有回归本真,脚踏实地,才能赢得长久口碑。
央媒的雷霆行动,不仅为民除害,更敲响了理性创业的警钟。
光明网2025-04-06 05:41 摆摊卖大锅卤菜,月入10万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