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不是懒,是心“病”了!90%家长还在瞎操心

“天天抱着手机,作业不做,书也不翻!”
“说两句就发脾气,骂不得打不得,到底想怎样?”
“我辛辛苦苦赚钱供你读书,你就这样回报我?”

这些话,是不是每天都在你家上演?孩子一厌学,家长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逼也逼过,骂也骂过,甚至跪着求过,可孩子还是躺平、摆烂、抗拒上学。你越用力,他越反抗,最后亲子关系也崩了,家成了战场。

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厌学,从来不是“懒”,而是“心”病了。 他不是不想学,而是学不动了,也信不起了。


别急着贴标签,说什么“不争气”“没出息”。真正的问题,往往藏在那些被忽略的情绪里、压力里、无助里。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习得性无助”——当一个人反复努力却得不到正向反馈,他会逐渐相信:无论我怎么努力,结果都一样,那我干脆不努力了。 这,才是厌学的核心。

很多家长只看到“孩子不学习”,却看不到他背后的挣扎:
他可能已经在教室里坐了一天,脑子炸了,心累了;
他可能被老师当众批评,被同学孤立,自尊心碎了一地;
他可能明明很努力,成绩却原地踏步,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天生就笨”;
他可能觉得,无论考多少分,爸妈永远不满意,那我干嘛还要拼命?

当学习不再带来成就感,反而带来痛苦,孩子自然会选择逃避。

而我们呢?很多家长还在用“加压”的方式,试图“推”他前进。报更多补习班,买更多练习册,天天盯着分数、排名、作业,仿佛只要盯得够紧,孩子就能突然开窍。可你越盯,他越累;你越催,他越想逃。你把学习变成了一场“必须赢的战争”,可他早已在心里投降了。


真正的教育,不是“逼孩子学”,而是帮孩子找回“我想学”的动力。

那怎么扭转?别急,先放下“纠正”的执念,试试“看见”和“理解”。

第一,别急着解决问题,先接住情绪。
孩子说“我不想上学了”,你别立马吼:“不上学你以后喝西北风?”他不是真不想上学,他是在说:“我撑不住了,我好累,我需要你。”
你可以试试这样说:“听起来你真的特别累,能跟我说说,是哪件事最让你难受吗?”
先共情,再沟通。情绪被接住了,心门才会打开。

第二,找回掌控感,比提高分数更重要。
很多孩子厌学,是因为长期活在“被安排”的状态里:几点起床、学什么、做多少题、考多少分……全是爸妈说了算。他像一个提线木偶,没有选择权,也没有自主感。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感到“我能掌控我的生活”,内在动力才会被激发。
所以,试着把选择权还给他:
“这周你想先做数学还是语文?”
“周末你希望休息一天,还是去上补习班?”
哪怕只是小选择,也能让他感觉:我的人生,我还能说了算。

第三,停止“成绩=价值”的绑架。
很多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怕努力了也得不到认可。他考了80分,你问“怎么不是100”;他进步了,你说“别人比你进步更快”。久而久之,他会觉得:只有考得好,我才是值得被爱的。
可孩子需要知道:爸妈爱的是“我这个人”,不是“我的分数”。
你可以试试这样说:“我知道你尽力了,我为你骄傲。”
哪怕成绩不理想,也让他知道:你看见了他的努力。

第四,帮孩子找到“学习的意义”。
很多孩子厌学,是因为不知道“学这些有什么用”。他背公式、记古文、刷题,却看不到这些知识和自己生活的联系。
你可以试着和他聊:“你觉得学数学,以后什么时候能用上?”“如果你将来想当设计师,英语会不会帮到你?”
把学习和他的梦想、兴趣、未来联系起来,知识才会有温度。

第五,允许“暂停”,但不放弃“连接”。
如果孩子真的已经严重厌学,甚至拒绝上学,别硬逼。有时候,短暂的“休学”不是放弃,而是为了重新出发。
但休学不等于放任,而是要用这段时间,重建亲子关系,调整心理状态,找到新的方向。
你可以陪他一起做点喜欢的事:做饭、爬山、看纪录片、做义工……让他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心活了,学习才有可能重新开始。

最后,说句实在的:孩子厌学,不是他“坏了”,而是他“伤了”。
他可能在用这种方式告诉你:
“爸妈,我需要你们看见我,不只是我的成绩。”
“我需要你们信任我,而不是天天盯着我。”
“我需要你们爱我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考多少分的样子。”

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一个“高分机器”,而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内心有光、有力量、有热爱的人。

当孩子厌学时,最该改变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做父母的思维和方式。

对此,我想说两点个人看法:
第一,别把孩子的成长,当成一场和别人的比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有的花开得早,有的花香得晚。与其天天盯着别人家的孩子,不如多看看自己孩子的闪光点。他也许成绩一般,但他善良、有责任感、会照顾人,这些品质,比分数重要一万倍。

第二,亲子关系,永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你可以逼他考上重点大学,但如果他心里没有爱、没有自信、没有对生活的热情,那所谓的“成功”,也不过是一具空壳。而真正能支撑他走远的,是那份来自家庭的底气和温暖。

孩子厌学,不是终点,而是提醒。
提醒我们:是时候放下焦虑,走进孩子的内心,重新建立连接了。
别让我们的“为你好”,成了孩子心里的“压垮他的山”。
也别让本该充满希望的学习之路,变成一场没有尽头的煎熬。

请记住:一个被理解、被信任、被爱的孩子,才有可能,真正爱上学习。

#如何扭转孩子厌学的状态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0

标签:育儿   厌学   操心   家长   孩子   努力   成绩   分数   作业   选择权   补习班   情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