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6 日 11 时 55 分,飞常准小程序向用户推送国航 CA929 航班(上海浦东→东京成田)"7500 告警" 提示,瞬间引发社交媒体恐慌。公开信息显示,该航班实际于 10 时 12 分起飞,13 时 41 分正常落地,全程飞行 2 小时 30 分,执飞机型为空客 A350-941 宽体机,载客量达 300 余人。
根据国际民航规则,应答机代码 "7500" 代表 "非法干扰",即飞机可能遭遇劫机或面临劫机威胁,属于航空安全最高等级预警。该代码与 "7600"(通讯故障)、"7700"(紧急情况)并列为民航三大特殊代码,一旦触发将引发空管系统全流程应急响应。
国航客服于 14 时许正式回应:"CA929 航班状态一切正常,未发出过 7500 告警代码,目前已安全抵达东京成田机场。" 机上乘客王先生向媒体证实:"飞行过程平稳,未察觉任何异常,落地后经机组确认无特殊情况。"
平台客服 14 时 20 分解释称:"系 App 内数据异常错误触发告警,实际航班未挂出 7500 代码,目前技术团队正在排查具体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飞常准作为覆盖 3 亿用户的民航数据平台,其预警系统依赖于全球航空信号实时抓取,此次误报暴露出数据校验机制的漏洞。
事件追溯显示,多个主流航班信息软件(如航旅纵横、飞常准竞品)均未同步显示 7500 告警,凸显飞常准单一数据源可能存在信号误判问题。业内专家指出,民航特殊代码的识别需至少 3 重数据交叉验证(空管信号、机组报备、雷达监控),单一平台应建立更严格的预警熔断机制。
此次事件中,飞常准在未核实的情况下向用户推送最高等级安全预警,虽事后证明为误报,但已对乘客家属及航空市场造成短时冲击。法律界人士建议,数据平台在处理特殊代码时,应设置 "预报警 - 人工复核 - 分级推送" 机制,避免技术故障引发社会恐慌。
话题 #飞常准误报航班遭劫持# 登上微博热搜,超 2 亿次阅读中,网友集中关注两大焦点:①数据平台如何确保信息准确性?②航空公司与平台之间的信息互通是否及时?有用户吐槽:"这类预警宁可晚报不可错报,毕竟涉及生命安全。"
对比 2023 年美国 FlightAware 平台误报达美航空航班遭劫持事件(后证实为应答机故障),其处理流程包括:10 分钟内发布初步声明、1 小时内公布技术调查报告、24 小时内更新系统校验算法。此次事件或推动国内航旅数据平台建立更完善的应急响应预案。
截至发稿,飞常准已在官网发布致歉声明,称 "对此次数据异常给公众造成的困扰深表歉意,正联合空管部门排查信号接收模块故障"。民航局相关部门表示,将加强对航空数据服务企业的监管,要求建立特殊代码预警的 "双人双岗" 复核制度。这场虚惊最终以 "零伤亡" 落幕,但留给行业的,是对数据安全与应急机制的深刻审视 —— 在航空安全领域,任何技术细节都容不得半点差错。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