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自己是“上热下寒”,这是怎么回事?
在中医上认为之所以出现上热下寒,是因为人体中焦,即脾胃的枢纽功能失调,从而导致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具体来看如果中焦堵塞,多与长期偏爱生冷、油腻、不好消化的食物,还经常暴饮暴食,损伤到脾胃的阳气,当脾胃运化失常,湿气都堆积在中焦,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还有的人是因为长期思虑过度,因精神压力过大、抑郁、焦虑等等,会伤及到脾胃,容易导致中焦堵塞;
肾阳不足(火力不足),若肾阳亏损,下焦的火力不足,下半身就会感到寒冷,而上半身又因为火力失去制约,形成一种虚火;心火过亢,简单来说就是虚火,导致上热下寒的体质。
对于上热下寒的人,会常出现上半身,比如头部、胸肺、心脏等部位“热”的症状,如长期反复长痘、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眼睛干涩、心烦气躁、胸闷气短、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等,总偏爱生冷的食物,但吃喝之后还会觉得浑身不舒服。
下半身“寒”的症状,主要集中在腹部、腰部等,容易出现腹泻、腹痛、肠鸣、大便稀薄、腰部疼痛、膝盖怕冷、下肢冰凉(不容易被捂暖)、痛经、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精神不振等等。
并且, 对于典型上热下寒的人群,在吃完寒性食物后,下半身的不适还会明显加剧,大家不妨以此来判断。
如何改善上热下寒?
对于上热下寒的人,最大的禁忌是用寒性食物来攻打机体的“火气”,这样只会加重下肢的“寒”。反之,我们需要从生活做起,避免生食、寒性食物、冰镇饮品等等,会加重机体消化和代谢的负担,可选择健脾祛湿的食物,如白扁豆、山药、茯苓等等,作为食疗的首选;
良好的生活习惯,上热下寒的人同样需要保暖,如腹部、腰部以及脚部,夏天避免直吹空调,冬天可以选择多用热水泡脚。当然,充足的睡眠以及适量的运动也不能少,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保护脾胃健康。
在健脾和胃上,大家还可以用针灸、艾灸、揉腹(睡前和起床前,把双手搓热,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摩腹部5分钟)等方式,综合调理帮助大家改善体质。
#秋日生活打卡季#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