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至寒意浓:风湿病患者“懒、暖、苦、光、动”养生指南

小雪节气起源先秦,在汉代纳入历法,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群芳谱》中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主要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本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预示天气越来越冷。此时“晴雨表”的风湿病患者该如何快乐过冬呢?中医教你一些小妙招。

第一招:做只“小懒虫”

小雪时节阴气开始旺盛阳气开始隐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此时应做只小懒虫,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长以固护阳气。

第二招:做个“暖宝宝”

小雪节气是寒潮跟冷空气频繁来袭,冬雪始临,此时风湿病患者应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不能盲目跟风“春捂秋冻”。这个“暖宝宝”应该这么装扮:戴帽子、穿马甲、护腰腹、勤泡脚。这里重点说一下如何护腰腹及泡脚。风湿病患者可以采用隔物灸或者悬空灸,选取关元、神阙、肾俞穴来护腰腹,每次10-15分钟为宜,每日1次,有艾灸禁忌者可揉腹搓腰,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0遍。泡脚建议选用大深的木桶,采用艾叶10g、桂枝10g、川椒10g温水泡脚20-30分钟。亦可采用我院制剂透骨伸筋外用散6g、日1次泡洗。对于有泡脚禁忌症的患者,可选用揉搓足底20分钟,穿袜睡觉。当然,这个“暖宝宝”也得随增随减,暖而不热。

第三招:做个“吃苦”人

中医认为冬季宜养肾以固精敛阳。肾主咸,心主苦。《内经》云“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小雪节气是天地阳气向地下沉降,阴气盛极,此时若执意补咸,则会使肾水克心火,损及心阳。故此时可多食苦味,使心火下济于肾水,水火相济,阴阳平衡。苦味食物有:芹菜、莴笋、萝卜、苦菊、茼蒿、杏仁、芥菜、陈皮、慈菇等。五色对应五脏,黑为肾色,故小雪节气开始宜多吃黑色食品,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这里推荐三款食疗方:

清蒸萝卜丸:材料:白萝卜500克,香菇50g,葱花、面粉、食用盐、胡椒粉、香油、姜丝、生抽酱油适量。做法:萝卜洗净,切成丝,放少许盐腌2个小时,拧干水放盆中。香菇切丁入盆,再放入少许面粉,葱花,食用盐,胡椒粉,少许香油,按照同一个方向搅拌均匀。把搅拌好的萝卜馅揉成圆形丸子。将丸子放在蒸盘中,然后浇上少许生抽,撒葱花,蒸15分钟左右即可。

当归羊肉汤:材料:羊肉500克、 当归15克、生姜25克、胡椒面、葱、料酒、盐少许。做法:当归,生姜用清水洗净,切成大片。羊肉去骨,剔去筋膜,入沸水氽去血水,捞出晾凉,切成长条。砂锅中掺入清水适量,将切好的羊肉、当归、生姜放入锅内,旺火烧沸后,打去浮沫,改用文火炖1小时,羊肉熟透即成。(注意:风湿患者急性活动期不可食用。)

五谷杂粮粥 材料:黑豆、红豆、眉豆各30克,绿豆20克,小米70克,莲子20克,百合15克,红枣3枚。做法:黑豆、红豆、眉豆、绿豆提前浸泡6小时,红枣去核,莲子去芯,小米、百合洗净。把上述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转小火,煮至豆类熟烂时加盐调味即可。

第四招:来个“日光浴”

随着天气变寒冷,大家都不愿出门。长夜漫漫,雪花纷纷,正是季节性抑郁症好发之时。对于风湿病患者而言,长期病痛的折磨,外加冬日阴霾,更宜情绪低落。此时冬日一阳值千金。正午十分,阳光充足,给腰背部来一个“日光浴”,不仅强壮阳气,驱散风寒,舒展筋骨,同时能使心里更阳光,一驱往日阴霾,疾病趋愈。同时“日光浴”可促进身体合成维生素D,有益于钙吸收,强身壮骨。

第五招:做个“多动”者

运动养生,自古既有。对于风湿病患者而言,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气血通畅,提高免疫力。俗语云:“动一动少生病,懒一懒多喝药”。温和的有氧运动最适合风湿病患者,比如八段锦,太极拳,慢跑、散步等。运动时间宜选在上午10点,下午3点进行,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微微汗出为宜。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于风湿病患者而言,规范诊治的同时,更要注重日常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养生   寒意   小雪   风湿   指南   节气   阳气   切成   当归   羊肉   葱花   日光浴   生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