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昆仑石刻”成为考古学上的一大热门话题。
6月8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在《光明日报》发表名为《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的文章。该文旨在介绍近期考古工作者在对扎陵湖北岸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一处37字秦代摩崖石刻题记。
该石刻所用字体为典型的秦小篆,内容为:“皇帝/使五/大夫臣翳/将方士/采藥昆/陯翳以/廿六年三月/己卯車到/此翳□/前□可/一百五十/里”(注“/”为分行符)
大意为:“皇帝派遣五大夫翳率领方士,前往昆仑山采摘长生不老药。廿六年三月己卯日,他们一行抵达此地,再前行一百五十里(将抵达此行目的地)。”
昆仑石刻
仝涛认为,这一石刻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留下的唯一一处尚存于原址的石刻,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秦代石刻,具有重大历史价值。
可自该文发表起,争议声就不绝于耳,质疑者多为相关领域学者。就在该文发布的同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辛德勇就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高度怀疑乃今人伪刻——石刻造假新高度》一文,直言:“铭文若如释文所释,敝人高度怀疑乃今人伪刻,这是石刻造假新‘高度’”。
辛德勇教授
此后不断有学者参与其中,从文字学、历史学、地理学,乃至生物学等领域,对“昆仑石刻”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要阿越说,有争论是好事,起码证明了“昆仑石刻”的重要性。何况我们一向提倡孤证不立和百家争鸣,史籍并没有记载始皇帝派人赴昆仑采药之事,石刻目前属于孤证,的确需要各路专家从多角度对其真伪进行分析。
只是烦请各路专家、各位学者和大V,在研究中西方历史时,可否使用同一标准、同一尺度。
因为还有一个历史话题与“昆仑石刻”几乎在同一时间登上热搜,且热度不减,它便是“西方伪史论”,但两者所享受的待遇却截然不同。
对西方历史的质疑由来已久,西方早在几个世纪前便有人在质疑。在国内,自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也逐渐流行,成为一大网络话题,民间正反双方你来我往争得不亦乐乎。与此相反的是,学界对此相当冷漠,大有一种但凡看你一眼算我输的架势。
然而6月底先是一众“西方伪史论”账号被封,接着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夜线约见”栏目,播出名为《解开“伪史论”的荒诞面具》的节目。作为特邀嘉宾的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原副社长李泓冰,在节目中对“西方伪史论”大肆抨击,甚至宣称“西方伪史论最大的危害是否定改革开放!”
李泓冰女士
的确国内的“西方伪史论”发展到现阶段,由于参与者主要来自民间,话题量又极其庞大,有些泥沙俱下,难免会掺杂进个人情绪,甚至部分人利用这一点将其变成一门生意。阿越也对言必称《永乐大典》,认为西方能发展起来全靠抄袭《永乐大典》这一论断烦不胜烦,坚决认为这群人是“西方伪史论”的低级红高级黑。
但据此全盘否定“西方伪史论”,并将西方历史与改开捆绑起来,这是何等奇葩的操作。要知道“西方伪史论”可以分成两个流派:一派是西史辨伪,通过对西方史料及考古成果的分析,合理质疑去伪存真;一派这是全盘否定,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是假的,提倡光从东方来,言必称《永乐大典》便是其中的典型。
对后者,自然需批判,因为这已经是在侮辱人的智商了。可前者呢,诚如国内学者质疑“昆仑石刻”那般,西方历史本就存在诸多难以解释的内容,只要不是刻意抹黑,进行理性讨论有何不可。
比如阿越一直对所谓的特洛伊遗址就一直很好奇,西方究竟是凭什么确定它就是特洛伊城,结果每次问起都无人应答。
直到上一篇涉及“西方伪史论”文章中,才有人给予了正面回应,解释给了一大摞,可论调依然是西方的那一套:来自德国的传奇式考古学家施里曼,为完成童年的梦想,执着地放弃了商业生涯,投身于考古事业,依据《荷马史诗》的指引,在19世纪70年代于奥斯曼帝国达达尼尔海峡主要港口查纳卡累以南40公里处发现了特洛伊城遗址。
所谓的特洛伊遗址
为防止阿越进一步索要该遗址为特洛伊城的完整证据链,还学会了抢答,表示:当时特洛伊遗址在奥斯曼帝国境内,他们完全没有必要,也没这个义务帮西方人遮掩,所以这个遗址一定是真的。
然而他显然忘了,当时的奥斯曼帝国与大清帝国一样属于半殖民地,土耳其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比大清更严重,西方前往土耳其简直如入无人之境,想要做点什么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又有人让阿越好好“读一读历史,西方考古书籍上明确记录了这一遗址的的发掘和修复的过程”。并表示“现代考古学以及各种测试技术都是西方发明的,中国也是跟随学习,西方的一样有实物,有对应的地层,很多有古籍对照。而中国的兵马俑、三星堆也没有古籍记载过”。
且不说中国自古以来本就有自己的考古学:金石学,当下国内的考古学是金石学和西方考古学结合的产物。单说西方考古书籍,是考古结束后才编撰的考古类书籍,若考古本身存在问题,该书自然也会跟着歪。
三星堆博物馆
再说三星堆和兵马俑,的确没有相关典籍直接记载,但三星堆遗址有《华阳国志》等典籍做依托,兵马俑属于始皇陵的附属,记载始皇陵的典籍和碑刻多的灿若星辰。西方有什么?记载特洛伊遗址的典籍在哪?
当阿越这样问了之后,对方回了一句“类似于二里头之于夏的存在吧”。可见他对夏朝也是持否定态度的。
然而你是否小看中国作为全球最勤奋好学的学生的能力了,夏朝再怎么样,依然有《尚书》、《诗经》、《左传》、《史记》等正史记载可以相互印证。可特洛伊呢?只有《荷马史诗》这个孤证,且这玩意类似于《穆天子传》。我们只会把同时出土的《竹书》当史籍,而不会拿作为神话故事的《穆天子传》来考古。
可对方还在继续狡辩:“古代的神话实际上也是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中国也一样,后来才演化成历史记录。特洛伊遗址和二里头类似,都是发现了对应年代的遗迹,然后结合传说附会对应而已。”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
到这里阿越已经不想再说什么了。在这位持西方不存在伪史观点的网友看来,中外历史都是从神话演化而来,所以否定特洛伊就是否定中国历史,否定夏朝。至于为什么那个遗址就是特洛伊城遗址,一大套车轱辘话下来,完全没有给出实证。就好像我跟你说澹台是复姓,可你一再强调澹台灭明是两个人,双标、绑架的手段溜到这个地步,已经无法交流。
特洛伊遗址完全就是拿着神话故事考古的典范,关键它还成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且该遗址的发现在考古史上对于理解欧洲文明早期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重大意义。而中国的各种考古呢,很多考古明明有典籍记载,且对照典籍小心求证了,依然会被人各种挑刺。
最关键的是不管是三星堆还是二里头,我们在命名时完全遵照了属地原则,按遗址所在地地名进行命名,而非直接把三星堆遗址命名为华阳国遗址,指着二里头遗址名之曰夏都遗址。按照这一原则,所谓的特洛伊遗址应当为西萨尔立克遗址,且完全没有实证可以证明它是传说中特洛伊城,历史价值需降好几个等级。
顾颉刚的《古史辨》
然而现实往往就这么错愕,近二三百西方挥舞着把持的话语权,对世界指手画脚,从动植物标准命名,到各国历史即考古,再到各国文化、经济等,全方位输出。以至于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历史记录不断代的国家,也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历史学界自古史辨学派诞生起,自我矮化否定,和盲信西方的思潮从未停止。
“西方伪史论”的兴起,无疑是对这一思潮的反抗,对西方历史中诸多无法解释的内容进行辨伪,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乃至有人故意借机生事,但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不容否定。使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中西方历史,才是治学的正确态度,而不是动不动就扣帽子。
最后的最后,阿越还是西方哪位好心人能告知下,特洛伊遗址究竟是怎么实锤的,以满足下在下的好奇心,毕竟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很久了。
更新时间:2025-07-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