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去年的“排队神话”到今年的“速生速死”,牛肉餐饮已经成为了“创业重灾区”?
今年10月,一位博主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视频。
视频中,他透露自己加盟了一个牛肉类餐饮品牌,可不到5个月的时间就累计亏损了超过200万元。

其中光是品牌代理费就高达100多万元,另外的90多万则是用来开设其他两家门店。
但是,随着品牌方的完美隐身,这高昂的“天价”代理费,博主也只能自认倒霉,当做是花钱买了个教训。
除了博主以外,还有很多创业者也在社交平台上诉说着自己投资失败的经历。
有人投资了整整50万,却只坚持了短短15天;有人刚装修完,就发现旁边开了3家同品类的店铺。这也让牛肉餐饮顿时成了“创业重灾区”。
不禁让人思考:这些牛肉创业项目黯然离场的背后,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近年来,随着潮汕牛肉火锅的兴起,让鲜切牛肉在餐饮圈里吹起了一阵不小的风。
越来越多的商家看中了“鲜切”两个字,纷纷在鲜切牛肉上做起了“文章”。
而这股“牛肉风”也成功在餐饮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连锁反应”。
许多商家都开始打着“短平快”的算盘,他们逐渐把目标从原来的大规模投资,转向了“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经营模式。
比如,靠“鲜肉现切、30秒出餐”等宣传语爆火出圈的“生烫牛肉米线”,就吸引了许多年轻创业者的目光。

在短短几个月内这类餐饮品牌就已经席卷全国,门店数量更是达到了上百家。那段时间里,“鲜切现烫”的标语可以说是传遍了大街小巷。
但尽管在这样大规模的增长下,牛肉餐饮品牌还是没能做到让顾客为其买单。很快,这个餐饮品类就迎来了一波闭店潮。
于是,有些人开始在牛肉部位上做起了“细分领域”。
去年下半年,品牌“林真真牛肋条放题”一举成为餐饮行业“领头军”。
而这个品牌也成功打响了牛肉“细分领域”的第一枪——牛肋条领域。
该品牌通过对牛肉部位的具体划分以及经营模式上的创新,让“自助+牛肋条”的项目完美“上市”。
就在今年3月,林真真还举办了一场以加盟为主题的合伙人大会,声势十分浩大。

在现场,光是有签约意向的加盟商人数就达到了3位数,签约率更是直接超过50%。
这也让2024年还只有10家门店的林真真,首次突破了100家门店,实现了量的飞跃。
然而,才过去半年时间,这个牛肉餐饮品牌的门店数量就只剩下了83家,直接减少20%。
根据最新消息显示,林真真背后的管理公司,也早就已经处于注销状态。
除此之外,品牌对于食品的把控也存在一定问题,在林真真最火爆的时期,社交平台上就出现过许多质疑的声音。
一位网友说:“吃了一次就拉肚子,在外面吃别的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另一位网友的回复也是一语中的:“牛肋条是好吃,但自助肯定不会用好货。”

还有博主分享了自己的餐后感:“食材差,肉质发柴,就连牛肉颜色都不对,和视频中所宣传的现切高品质完全不符。”
对此,有专业人士做出总结:“今年的牛肉餐饮可以说是谁碰谁死的网红项目。”
如今,各种以牛肉为原材料的新品牌,都在试图凭借网络的力量让牛肉生意“遍地开花”。
只可惜,现在大部分的商家都把生意做成了“一次性”。

牛肉类餐饮到底为什么会成为创业者避之不及的“创业重灾区”呢?
首先,就是原材料的问题。
最近两年兴起的牛肉餐饮创业热潮,几乎都是踩中了牛肉价格下降的风口。
可是,对于这类高度依赖牛肉的行业来说,牛肉价格一旦开始上涨,其盈利空间就会受到严重挤压。

然而,今年3月开始,活体牛肉价格开始稳步上升。
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活体牛肉的价格连续下跌近一年,这也让养殖户只能选择亏本出栏,还有些人甚至把母牛当成菜牛卖。
可是到2025年,消费发生反弹后,牛又出现了不够卖的情况,屠宰场收不到活牛,就只能把手里的牛肉抬高价格,而最后买单的也只能是消费者。
同时,卓创资讯数据表明,截止到今年9月,鲜牛肉当月平均成交金额为61.88元/公斤,与去年相比涨幅达到27.33%。
进口牛肉的价格是49.63元/公斤,比起去年,虽然总体水平仍明显低于鲜牛肉,但也上涨了近20%。

牛肉价格的上涨,意味着那些以牛肉为主的餐饮店,要在原材料上比以前花更多的钱,成本自然也就变高了。
在高价差的影响下,许多商家都因为承受不住高价的鲜牛肉,所以选择了用性价比更高的冷冻牛肉来代替。
而这种“以次充好”的做法,也逐渐与当初主打的“鲜肉现切”理念背道而驰。
除此之外,牛肉餐饮店在经营理念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在创业初期,品牌创始人就只把重心放在如何能让品牌做到“连锁化”上,完全忽略了最基本的店内设施。
一句“吃顿烤肉竟然没有排烟系统,全靠鼻子和衣服自己吸。”一语道破店内的问题。

还有几位网友也在下面评论:“烤肉店居然没有排烟系统?”“我去很小的烙锅店都有排烟”。

看了这些真实的评价才发现,原来我们吃烤肉时“习以为常”的排烟系统,在这些只做“连锁”的烤肉店里是见不到的。
还有一部分商家想借助网络力量扩展市场。
他们通过大量有粉丝基础的博主,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批量发布“推荐”视频,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视频中的品牌,借助网络的力量打开品牌知名度。
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到一大波加盟商,但是绝非长久之计。
或许在品牌创建之初,创始人团队就不是以牛肉本身为主,而是想通过牛肉建立一个简单可复制的“连锁品牌”。

如今牛肉类餐饮店出现的“速生速死”现象,也给那些有想法创业的人提了个醒儿:
做买卖不能只把“宝”押在“低价”二字上,否则一旦原材料出现问题,就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没法保证。
而这场以“收割”为主要目的,特意为年轻人吹起的牛肉“创业风”,不光让牛肉类餐饮的“路人缘”急速下滑,也让这些加盟商对创业这件事情成功祛魅。
有人说:“创业本来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
确实,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创业都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可有些品牌创始人仗着自己踩中了“时代”的风口,就用自己“随意”创建的品牌肆意“收割”追随他们的创业者。
这也让人忍不住感慨:“九死”是加盟商,“一生”是品牌创始人,用“九死”换“一生”的做法,实在是太高明了。
不过,相比起那些把牛肉当成赚钱工具赚的盆满钵满,为了“割韭菜”精心设计出的“时效型”连锁品牌,还有些品牌从一开始就奔着长久经营,只想着如何让牛肉在餐饮界闯出一片天。
比如,就在牛肉类餐饮“神仙打架”的这两年,河南出现了一个低调的“连锁”品牌——那些年潮汕牛肉火锅店。
这家坐落于河南开封的潮汕牛肉火锅,虽然不及那些大牌餐饮有名气,但却凭借着独特的经营方式在当地牛肉餐饮界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在整体装修风格上就足以体现创始人的用心:
从门头到店内都能是浓浓的复古气息;店内环境很好、没有嘈杂的声音,桌与桌之间距离也相对较远;点菜的时候,那张充满童趣的手绘菜单更是让人好感度直接拉满。
其次,价格上也是十分亲民。
除了肉类和部分酒水,其他菜品的价格都是个位数,在保证肉类品质的情况下还能把性价比拉到最高,甚至有网友称之为:“火锅界的蜜雪冰城”。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虽然该品牌也在各个地方都设有分店,但却始终坚持不对外开放加盟,所有门店只对内部开放。

咱们不论品牌,就说用心程度和经营理念。
像“那些年”这样,大到装修风格小到菜单设计,都不难看出商家对店铺的用心程度;接地气的定价和始终坚持“直营”,不开放加盟的经营理念,更是可以看出店主对自己“羽毛”的爱惜。
相比起那些一看就是1:1复制,只为赚“快钱”的店,形成了鲜明对比。
同时也告诫当下想创业的年轻人:
有创业的想法固然很好,只是在选择加盟品牌之前,一定谨慎谨慎再谨慎。
千万不要轻易被其打造出来的宣传效果所迷惑,否则很容易就会走上牛肉餐饮的“老路”。
但其实说到底,这场关于牛肉餐饮的“革新”根本不在牛肉本身,也不在选了什么品牌加盟,而是在创业时的初心。
把好品质关,定好良心价,口碑上来了,“行情”自然不会差。
- END -
参考资料:
餐企老板内参 《开业15天就倒闭!牛肉餐饮成“创业重灾区”》
职业餐饮网 《“不到5个月亏200万”!牛肋条自助,正在“收割”加盟商...》
作者:晚晚
编辑:柳叶叨叨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