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至,祛寒除湿正当时,推荐这些中医疗法,助您藏好一身阳气!

11月22日,迎来小雪节气。岭南虽未见雪,但此时的寒意已带着湿冷,更容易侵入人体。身体一时难以适应,许多朋友开始感到:

总是感觉疲惫,提不起精神,像被湿被子裹住;

肩颈腰背变得格外僵硬酸胀,像被寒气“封印”;

免疫力下降,鼻塞、咳嗽、感冒频频来袭;

肠胃隐隐不适,畏寒怕冷。

这是因为小雪时节,自然界 “寒湿”之气渐盛。此时的养生重点应从立冬的“补”,转向 “藏”与“化”——即固护阳气、温化寒湿。

中医“组合拳”,驱散寒湿枷锁

面对寒湿夹击,治未病科备好了温通身体、祛风散寒的外治良方,帮您轻松过冬。院本部门诊中医治疗室的传统中医特色疗法,正是您“补冬”的第一步——为身体打好底子,补充阳气、疏通气血。

1. 火龙灸——为身体升起“冬日小太阳”

在后背督脉(阳脉之海)上施灸,为身体注入一轮温暖的阳气,特别适合立冬后怕冷、腰膝酸软、精力不济的朋友。做完火龙灸,整个背脊都暖透,有效提升身体阳气,抵御寒冷。

2. 火龙罐——给经络做一场“温润SPA”

集艾灸的温热、刮痧的通透、推拿于一体。罐体温暖,在酸痛僵硬的肌肉上缓缓推行,驱散颈肩腰背的寒湿瘀堵,做完后全身轻快,由内而外感到温暖。

3. 温通刮痧——暖身疏通不伤正气

结合了艾的温热与刮痧的通透,在疏通经络的同时兼顾补益阳气,特别适合凉燥引起的感冒、咳嗽、肌肉紧绷。让您在感到温暖的同时,轻松排出寒邪,不怕“越刮越虚”。

案例分享:陈女士的治疗初体验

“医生,最近降温后我的后脖子发紧,头坠,身上穿多了嫌热,穿少了又冷,真係难顶!”从事办公室职员工作的陈女士带着困扰来到医院。

医生辨证诊断后,为她安排了一次火龙罐综合调理。做完后,陈女士惊喜地活动着肩膀说:“整个背脊都暖烘烘,脖子也不僵硬了!感觉好舒服,热气是从里面透出来的!”

这就是中医外治的魅力——直接、温暖、舒爽,帮您快速找回身体的平衡感。

小雪起居要点,防寒防潮

1. 护好关键部位:尤其要保护好腹部、腰骶部和膝盖,避免寒湿由此侵入。可用暖水袋热敷或佩戴保暖护具。

2. 勤晒被褥,保持干爽:抓住阳光,晾晒衣被,减少潮湿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3. 温和运动,微汗为度:坚持适度活动,如八段锦、室内散步等,以身体微微发热、不出大汗为宜,有助于气血流通,排除湿气。

小雪时节

养生重在“藏”而不“闷”

“化”而不“损”

让我们用中医智慧

助您驱散寒湿

为身体积攒满满的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养生   阳气   小雪   中医疗法   身体   火龙   温暖   中医   僵硬   立冬   背脊   经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