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家口发布】
今天是末伏的最后一天
这也意味着
三伏天即将结束
今年“三伏”为近10年最短
只有30天时间
俗话说:“三伏出,暑气消”
不过
这也是由夏入秋、由热渐冷、
阴阳变化交替的关键时期
出伏后应该如何养生呢?
一起划重点~
出伏后有“三防”
1.防“秋老虎咬人”:
“秋老虎”是指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到35℃以上的天气,一般发生在每年8月底至9月之间。此时气温高,人体水分流失大,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再加上早晚温差大,易增加脑溢血、心梗等疾病发生风险。
2.防“秋燥”伤人:
秋季燥邪当令,容易耗伤津液,出现皮肤皲裂、口鼻干燥、口渴咽干等症状。出伏之后,人体肺气相对旺盛,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
3.防“秋乏”扰人: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秋乏”。出伏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
想要缓解“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慢跑、快走、练习八段锦等。
出伏后的养生重点
1.吃得“润一点”:
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冬瓜、萝卜、藕等。这些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心情“好一点”:
秋季应保持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情绪大起大落,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可以主动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或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进行体育锻炼,让心情保持舒畅。
3.喝得“多一点”:
秋季干燥,平时除了多喝白开水,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之外,还可以喝一喝玫瑰花茶、枸杞菊花茶、石斛麦冬陈皮饮等。
4.睡得“早一点”:
出伏后易“秋乏”,为了缓解“秋乏”,需要睡得早一点,早睡早起,较夏季增加1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或者通过午睡的形式增加睡眠。晚上一般22:30就应该上床睡觉了。
5.穿得“暖一点”:
虽然常说“春捂秋冻”,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的薄衣服,特别是老年人。这样可以让温差对身体刺激小一点,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一点。
6.通风“勤一点”: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雨水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使物品发霉、生菌。此时要注意勤通风,天气晴朗时,可以把衣物从衣柜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通风。
新闻多一点来源:央视新闻编辑:小宁儿责编:王春亮审核:闫振寰监审:冯海啸 谢岩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张家口发布
点"在看",让朋友看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