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有毒,有毒,别再用塑料袋装肉冷冻了!真的不健康!


家里的冰箱是不是也常年塞着几袋冻肉?

塑料袋一包,扔进冷冻室,看着方便,其实危险悄悄来了。


冰箱错在这层塑料袋

不少人买了猪肉、鸡翅或者牛排,顺手用市场上给的那种透明薄薄的塑料袋一包,直接放进冰箱冷冻层。冷冻时间一长,这些肉不但口感变差,甚至还会带上异味。但更严重的问题不是“味道变了”,而是对身体可能产生的伤害。

很多家庭常用的塑料袋,其实是为了短时间装东西设计的,并不是用来装食物长期冷冻的。尤其是颜色发灰、质地发脆、没有任何标识的那种袋子,很可能是用回收塑料做的。放在冰箱里低温下,这些塑料也会发生化学变化,释放出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肉冻久了没坏,但“毒素”已经进去了

肉在冷冻室里并不会自己产生毒素,但塑料袋不一样。特别是有些袋子含有聚氯乙烯(PVC)或聚苯乙烯(PS),这些材料在低温下虽然不会马上分解,却可能释放出双酚A或者邻苯二甲酸酯这样的成分。

这些名字听上去拗口,其实就是一种类似“塑料软化剂”的东西,能让塑料袋变得柔软耐用。但对人体来说,它们可不是好东西。研究发现,这些物质长期摄入可能干扰人体的激素系统,尤其影响孩子的发育、男性的生育能力,还可能增加乳腺、前列腺等部位的肿瘤风险

在一个发表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研究中,科学家检测了家庭使用不同材质塑料袋冷冻肉类后的化学残留情况,结果显示,使用非食品级塑料袋冷冻7天以上的肉中,双酚A含量显著升高


不是所有塑料袋都能接触食物

如果翻开一卷食品专用保鲜袋,会看到袋子上有“食品接触用”标识或者“QS”认证标志,这类袋子才是真正能装食物的。而市场上那种透明、没有字、没有标识的袋子,大多是杂牌、劣质甚至回收料制成。

这些袋子不止不能耐高温,连低温时都不稳定。尤其是那种摸上去滑腻、闻起来有塑料味的袋子,放在冷冻室里,就像把一块带毒的薄膜裹在肉上,时间一长,毒素慢慢渗进去,肉表面甚至颜色都会发黄发灰


孩子和孕妇是最容易中招的人群

很多家庭里,孩子吃的肉泥、丸子,都是提前买好肉剁碎冷冻保存的。可如果用的是劣质塑料袋,那些塑化剂和有害物质就可能跟着肉一起下肚。孩子的身体还在发育,对这些化学物质特别敏感,可能影响智力发育内分泌系统

孕妇如果经常吃这种被劣质塑料污染过的肉,也有可能影响胎儿发育。有研究发现,孕期接触过量邻苯二甲酸酯的女性,生下来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注意力缺陷学习障碍等问题。


肉冻久了,营养也在偷偷流失

除了塑料袋的问题,很多人不知道,肉类在冷冻时间太久后,营养也会慢慢流失。特别是维生素B族可溶性蛋白质,在反复冷冻和解冻中流失得更快。

而用塑料袋包着冷冻,肉表面经常会出现一层“冰霜”,其实是肉里的水分被抽出来了。这种“脱水”会让肉变得又柴又硬,还可能滋生细菌,即便是冷冻状态,也不能完全把细菌“冻死”。


为啥有时候肉煮完有怪味?可能不是肉坏了

有家庭主妇发现,冷冻一个月的肉拿出来煮时,虽然没有变色变味,但煮出来总有一股怪味。那种味道不是肉坏掉的腐臭,而是塑料迁移物和肉接触后产生的异味。

尤其是猪肉、鸡翅这类脂肪多的肉,更容易吸附这些有毒物质。脂肪像是“吸味海绵”,一旦沾上塑料里的化学物质,就很难洗掉或者煮掉。


冰箱里该怎么储肉最安全?

想让肉冻得安心,不只是图方便,还得讲究方法。最靠谱的做法,是把买回来的肉分成小份,用食品级保鲜袋或者专用保鲜盒装好。如果是袋装,一定要看清楚是否有“食品接触用”标志,或者干脆去超市买那种带标签的专用袋。

冷冻时间也别太长,一般不超过1个月最合适。猪肉、牛肉可以冷冻一个月左右,鸡肉建议在两到三周内吃完。海鲜类像虾、鱼,如果不能马上吃,最好尽快煮熟再冷冻。


用保鲜膜能不能冻肉?得看是哪种

市面上的保鲜膜分两种,一种是PE材质的,这种可以用来包食物冷冻;另一种是PVC材质的,这种不能接触油脂类食物,也不适合冷冻。PVC的保鲜膜容易释放有毒物质,尤其在接触肉类或高油分食物时更危险。

如果要用保鲜膜包肉,一定要选PE材质的,或者索性用玻璃保鲜盒、硅胶袋等更安全的容器。


冷冻只是延缓变质,不是万能保险箱

很多人以为进了冷冻室,食物就能“永葆青春”,其实不然。冷冻只是让细菌繁殖速度变慢,但并不能完全杀菌。一旦解冻后又不马上吃,细菌就会迅速“苏醒”,甚至比新鲜肉更容易坏。

特别是反复解冻又冷冻的肉,不仅口感差,细菌也更多。最好的做法是一次解冻一餐的量,没吃完的就不要再冻回去。


哪些肉最容易被塑料污染影响?

脂肪多的肉类受影响最大,比如猪五花鸡皮牛腩等。这些部位的脂肪容易吸收塑料中的有毒物质,而且解冻时油脂流出,会把污染物带进肉里。

相比之下,瘦肉部分污染少一些,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只要接触了劣质塑料袋,就都有可能留下看不见的化学残留物


如何分辨塑料袋是不是食品级?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小方法来判断:

冰箱是家庭厨房的“保险箱”,可别让一层看不见的毒素悄悄打开了“后门”。

别再让冰箱成了“毒素储藏室”

食物是身体的燃料,装食物的容器就像加油站的油桶。一个脏油桶,即使里面装的是好油,也会让车出毛病。同样的道理,装肉的袋子若不干净、不合格,肉再新鲜也会被污染。

冰箱不是万能的保险箱,关键还是看怎么储存,储存的容器是不是安全。别让一时的图方便,换来一身病。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李彬,王文君,刘志红.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的迁移及其健康风险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1,42(2):285-290.

[2]张琳,赵海洋,陈建.常见塑料制品在食品冷冻中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2,34(5):548-552.

[3]王晓霞,李菁,周丽.食品塑化剂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3,31(4):418-42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养生   医生   塑料   塑料袋   袋子   食物   肉冻   毒素   保鲜膜   冰箱   细菌   食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