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和很多人在喝酒,酒前茶话会、酒过三巡正酣时以及酒后,都不可避免会提到茅台换帅的焦点话题。
聊来聊去,大家都会聚焦到茅台公开发布的信息,现在主要有三个:
①张德芹递交了董事长辞职申请,茅台公开认可他忠实履职、务实敬业、辛勤付出,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②继陈华接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后,贵州发布了“陈华担任茅台董事长”的人事建议。
③在陈华领导下,茅台已经开始谋划“十五五”乃至更长期目标任务。
你看,很自然地过渡,茅台作为贵州下定决心要搞好的企业,发展总归是会向前的。

如果你再看看行业媒体在基础资讯之上的讨论,能够发现另一个现象:大家很快就从不解到接受、再到理解,这意味着一些媒体主编、主笔、大V们,对“茅台换帅”已经脱敏。
推荐大家去看看酩悦的稿子《茅台早已不是“一个人的茅台”》,文中有点题的金句——行业困境之中换帅,反向证明了一件事:茅台早已成长出了一套完整的企业体系,不再是一个人的茅台。
有一位贵州的朋友,酒中打开了话匣子,说到了一个具有相似意义的观察,他说,ZF每次换帅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也不管换上去的人是不是“带病工作”,但都是为了茅台好,并且茅台也一定会更好,他不会因为一把手的变化就产生波动,“这是茅台厉害的地方。”

今天,陈华出席了2025赤水河论坛,并发表了讲话,从讲话内容看,他赞赏一条“传承赓续”的文化之河、“和谐共生”的生态之河、“互通往来”的开放之河、“惠泽一方”的发展之河,继而提到茅台要做薪火相传、绿色发展、开放共享和感恩反哺。
这些发言,非常茅台!
我想到了一个词,茅台“换帅而不乱”,体现了企业的治理韧性。
从2020年3月至今,这已是茅台第五次更换董事长,五位风格迥异的掌舵者相继执掌茅台,从李保芳、高卫东、丁雄军到张德芹,再到如今的陈华,人事更迭如此频繁,然而无论掌门人如何变动,茅台这艘巨轮始终沿着既定航线稳健前行。
表面上是人事的动荡,实则反映了企业治理的成熟。
茅台频繁换帅的背后,是企业已从依赖个人魅力的“人治”阶段,迈向了现代化治理新阶段。这是茅台在数十年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韧性。
个人认为韧性有两个:
一是品质信仰的韧性,这也是茅台信仰的核心。
过去大家信仰茅台,是因为品牌,“国酒”的定位,面子的标杆产品,酒桌上的奢侈品。现在还钟爱茅台的那群人,绝不只是“钱多”的代表,是因为找不到茅台替代品,茅台的品质断档式领先。
季克良在1998年掌舵茅台后提出了"产量服从质量、速度服从质量、效益服从质量、工作量服从质量"的"四个服从"原则。
从季克良时代开始,茅台将质量“法制化”了,是铁律,是生命,再到后面,在张德芹领导和主导下,茅台用《茅台玖章》进一步将质量以及质量文化,形成了企业文化手册。
也就是说,这些可传承的法规化的东西,员工有了黄金准则,让茅台历经掌门人变更也不会有任何变动。
事实上,茅台现在的每任董事长,不管是空降还是企业内部成长的,都在自觉遵守和践行“质量就是生命”。
二是政府捍卫茅台的决心、企业创业精神、典范的厂商关系……共同形成了茅台的时代语境,大家齐心协力把茅台做好。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主张和创新举措,但茅台的核心战略始终稳定,我相信茅台不因个人意志而偏离主业。
高铁上写稿,看着屏幕会晕车,写到“这”是我的上限了,很多表达不到位,欢迎大家一起补充。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