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老话在特朗普身上是彻底行不通了。
一边拿"国家安全"当幌子禁止芯片出口,一边却开出15%的保护费为芯片开绿灯。连美国自己的官员都看傻眼了,考虑辞职的人排起了长队。
特朗普这出前后矛盾的戏码到底在演什么?美国的"技术霸权"真的已经沦为赚钱工具了吗?
15%,这个让华盛顿炸锅的数字,背后藏着一笔前所未有的"买卖"。
特朗普要求英伟达和AMD两大芯片巨头,必须上交对华销售收入的15%作为出口许可费。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个数字还是经过讨价还价的结果。特朗普最初开价20%,企业嫌高,最后砍到15%"成交"。
整个过程被特朗普当作"小生意"公开炫耀,仿佛在菜市场卖大白菜。
这不是税,也不是关税,而是赤裸裸的"保护费"。
想出口芯片到中国?先交钱再说。国家安全瞬间变成了可以明码标价的商品。
按照这个逻辑,英伟达和AMD在中国的年销售额接近300亿美元。
15%的抽成,意味着美国政府每年能从这两家公司身上榨取超过45亿美元。
对于债台高筑的美国政府来说,这笔钱确实不算少。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财政赤字已经突破2.1万亿美元。
但45亿对比2万亿,就像用勺子舀大海,杯水车薪得可笑。
更荒诞的是,特朗普还振振有词地解释:"钱不是给我的,是给国家的。"
这番话像极了小商贩的自我辩护,却出自美国总统之口。
难怪美国官员集体傻眼,连国家安全部的人都坐不住了。这种把国家政策当生意谈的操作,开创了美国历史的先河。
说起美国现在的处境,那真是四面楚歌。
钱袋子空了,2.1万亿的赤字像个无底洞,怎么填都不够。
农民急了,美国中西部的大豆库存创下五年新高,卖不出去只能堆在仓库里发霉。
官员怒了,出口管制部门的公务员们觉得自己的专业被侮辱了。
"出口管制官员每天上班的目的,不是把国家安全拿出来售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如此吐槽。
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穆勒纳尔更是直言不讳:这是在"开创危险的先例"。
连华盛顿的智库专家都看不下去了。新美国安全中心的研究员杰格茨质问:
"如果芯片真有安全风险,为什么要卖?如果没有风险,为什么要收钱?"
这个简单的逻辑问题,把特朗普政府的自相矛盾暴露得一览无余。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还要分心处理其他摊子。
马上要和普京会面,还得安抚欧洲盟友,乌克兰问题也等着表态。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继续和中国硬刚,无异于雪上加霜。
所以特朗普选择了拖延战术,直到最后一刻才签署90天休战令。
农业压力、财政压力、外交压力、面子压力,四座大山压得特朗普喘不过气。
于是他想出了这个"天才"主意:既然不能完全禁止,那就明码标价收费。
国家安全从此有了价格标签,每一份出口许可都变成了收费项目。
美国的技术封锁政策,现在看来更像是给中国装了火箭推进器。
历史一次次证明,外部压力往往是创新的最佳催化剂。
中国的原子弹、卫星、载人航天,哪一个不是在封锁中实现的突破?
现在轮到了芯片和人工智能。DeepSeek用区区500万美元就训练出了震惊世界的AI模型。
这个数字让美国科技界集体懵圈。要知道,美国同类项目的投入动辄上亿美元。
500万vs上亿,这种成本效率的巨大差异,暴露了什么问题?
更让美国尴尬的是,中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表现。
2023年,中国新增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总和。
这不是个别企业的成功,而是整个产业体系的跃升。
面对中国的技术追赶,美国的应对策略却越来越混乱。
先是禁止H20芯片出口,声称存在"国家安全风险"。
现在又说H20芯片"过时了",中国早就有了同等性能的芯片。
这种180度大转弯,连美国人自己都看不懂了。
中国的反应更加耐人寻味。网信办对英伟达进行约谈,质疑H20芯片的安全性。
"不先进、不安全、不环保",央媒的评价简单直接。
结果呢?多个中国AI项目开始暂停采购H20芯片,转向国产替代。
美国企业辛辛苦苦争取的出口许可,可能即将变成一纸空文。
特朗普的15%抽成计划,很可能成为一场笑话。
"一个时代告终",美国富商的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在华盛顿的心脏上。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当前局面的精准概括。
美国曾经是全球技术规则的制定者,现在却沦为技术政策的售卖者。
从制定游戏规则到售卖游戏规则,这种角色转换背后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技术优势不再绝对,只能靠收费来维持存在感。
谷歌前CEO施密特的话一针见血:"中国远远落后美国的时代结束了。"
这不是客套话,而是基于现实的冷静判断。
当中国能用500万美元做出美国花上亿美元才能完成的事情时,成本优势已经逆转。
当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超过全球一半时,制造能力已经领先。
当中国在量子通信、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超过美国时,创新能力的天平已经倾斜。
美国的技术封锁不仅没有延缓中国发展,反而倒逼中国加速自主创新。
这种"压力-创新-突破"的循环,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屡见不鲜。
越是被封锁,越是能激发出强大的创新动力。
现在的美国,就像那个寓言中的北风,越是猛烈地吹,行人越是把外衣裹得更紧。
而中国,正是那个在北风中变得更加强壮的行人。
摩根大通的预测更是直接:美国在亚洲科技市场的份额将下降20%。
高盛则预测,到2027年,中美在AI和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差距将缩小至18个月以内。
18个月,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国的技术代际优势正在快速消失。
当技术差距缩小到这种程度时,所谓的"技术霸权"还剩下什么?
或许只剩下15%的"保护费"了。
技术霸权从制定规则沦为售卖规则,这种商业化操作标志着美国技术领导力的历史性衰落。
当"国家安全"成为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美国正在亲手拆解自己构建的国际技术秩序。这大概就是那位富商所说"一个时代告终"的真正含义。
技术多极化的列车已经启动,各国都准备好重新定位了吗?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