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时分,老李头家的饭桌上永远少不了那一小盅白酒。三口菜,一口酒,日复一日。家人劝过他:“年纪大了,别老把喝酒当饭后‘标配’。”
可老李头笑着摇头:“医生不都说要‘小酌怡情’嘛,不喝不舒服!”可有一天体检,医生的眉头却皱得老高:“你还在天天喝酒?这项指标有点不妙了。”老李头这才第一次开始思考,长期吃晚饭时喝点白酒,真的是好习惯吗?

或许你也有类似困惑:晚饭后一小杯白酒,身心放松,还能帮助消化,究竟是健康之道,还是在给身体埋下隐患?其实,“小酌怡情”背后,隐藏的健康风险常常被忽视。
有研究指出,即使是少量饮酒,长期坚持下来,对身体的潜在影响也远比绝大多数人以为的复杂和深远。到底是养生,还是“养病”?
下面听听医生怎么说,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可能完全没想到。吃晚饭时长期喝点白酒,到底是好是坏?权威医生这样解释,“适量喝点白酒有好处”的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
可现代医学有不同的声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的一项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晚饮酒(不论酒精度数)的人群,患高血压风险比同龄不饮酒者高出18.7%。
哈佛大学医学院针对亚洲人群的长期跟踪研究也显示,晚间定时饮酒与肝脏酶异常、脂肪肝检出率提升密切相关。

那“少量”到底有多“安全”?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等于喝白酒约50-75毫升一小杯。
但目前多数家庭实际饮用量远超此限。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夜晚人体代谢率下降,此时喝酒,肝脏、胰腺、心脑血管系统受到的负荷,会比白天更重。长期下去,健康风险会有怎样变化?
血压、血脂波动明显升高
调查显示,每晚喝酒的人,3个月后血压升高概率是未饮酒者的1.4倍,甘油三酯也上升了15.2%。医生解释,酒精刺激心脏、肾上腺,让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导致血压不易平稳,血管内脂质堆积,心脑血管风险直线上升。

肝脏代谢功能逐步减退
连续饮酒会让肝细胞不断“超负荷运转”,时间一长,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的发病几率就会大幅增加。中华肝脏学会统计显示,城市中年男性中,长期适量喝酒的人,肝功能异常率高达22.6%,远高于非饮酒者。
晚间酒精摄入和睡眠障碍关系密切
起初可能觉得“有点酒意更好睡”,可研究发现,酒精助眠仅持续入睡前2小时,随后易造成睡眠片段化、易醒、打鼾加重。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最新数据:连续晚餐饮酒3个月后,30.7%的受试者主诉夜间多次惊醒及早醒,白天精神疲乏、注意力下降。长期如此,不仅影响记忆力,更间接影响慢性病防控。

逐步减少晚餐饮酒频率和饮用量
完全戒酒如果难以坚持,不妨每周减少2-3次,把“晚饭必喝”改为特殊聚会偶尔喝,每次不超过30ml。
用其他健康方式取代白酒带来的“放松感”
比如饭后进行适度散步、听舒缓音乐、与家人聊天,都能有效缓解压力和焦虑。医学研究证实,饭后20分钟慢走,能降低晚间高血压和心衰风险9%以上。
定期体检,及早监测血压、肝功能和血脂
一旦出现血压反复升高、肝功能波动、夜间频繁失眠等症状,应尽快就医评估。专业医生可根据具体身体状况,提出量身定制的戒酒和生活程序,降低健康风险。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城市慢病流行报告》
《饮酒行为与慢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