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腰斩长江、富可敌国,它凭什么能占据南方中心近千年?

扬州的地理基因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奠定。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开凿连接长江与淮河的邗沟,并筑邗城作为军事据点。这道人工水道不仅成就了吴国的短期霸业,更意外地为扬州铺设了千年繁荣的轨道。隋炀帝时期,邗沟被纳入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体系,使扬州成为连接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的枢纽,从此掌控了帝国经济命脉的阀门。

说到扬州,唐人的地图一翻过来,就是那个起点,南面的粮船沿着水脉往北,停在这里换手,来自各地的货,先到扬州,再走向长安,《旧唐书》里写得明白,城里住着成群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数千口,码头边的生意,一天到晚,东方四大商港里有它的位置,老话在坊间传,扬一益二,意思也不绕,拿来跟成都比,热闹不输,城的骨架也有讲究,蜀冈上面一圈子城,官府在那里,冈下铺开的罗城,摊位作坊,灯火连着水面,官和商分开,彼此又能搭上手。

盐养着这城的日子,从汉代吴王刘濞把海水煮成盐,炉火一口口,到了清代两淮盐运使衙门坐在这里,盐税在国家账本里占出一栏大数,乾隆年间全国一年四千多万两白银,扬州盐商一年自己能做一千五百万两的利,街上人顺口就说富可敌国,这钱又流回去盖园林,二百多处,亭台水榭,画里走出来的那种,画师里走出一支叫扬州八怪的名头,刻板印刷这门手艺也被列进世界的非遗名单。

这座城的筋骨,还在韧上面见出来,南宋时的战火,明清交替时有过十日屠城,街巷里的人散了又合,几次之后又把生气拉回,康熙和乾隆南下来多趟,停在扬州,选在这里不是偶然,水路通,账本厚,文化的风向也在这里拐弯,鉴真从这里东渡,佛学的船开向海上,马可波罗的书里写了它的模样,来往的人多,城像是个交汇点。

近代的车轮压过来,旧秩序松动,十九世纪中叶黄河改道,运河泥沙高起,漕船改走海面,1908年沪宁铁路通车,铁轨把货拉走,水上的老优势让给了新的网络,扬州从全国的中心,退成区域里的重镇,节奏变了,留下来的东西还在发光,瘦西湖一线园林,桥影树影,淮扬菜在案板上翻着清鲜,清曲在茶社里有唱词,这些都能把千年那点热度传到今天。

扬州能走这么久,靠的是把地理换成制度的手段,运河被王朝当成血脉时,它就做心脏,盐业把财富集中时,它就搭一个资本的平台,文化要落地时,它又给出一床温热的土,顺着时代改,找准位置,一座没矿的小城,靠这种转身,完成了对南方很长一段时间的领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历史   富可敌国   长江   千年   城市   中心   扬州   吴王   淮河   黄河   账本   马可波罗   运河   盐税   乾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