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立秋当天,收到了公众号的推送,标题名为:“秋天的第二杯奶茶”。
心下不解,这不是才立秋吗?第一杯奶茶还没喝,怎么又有第二杯了?
点进对话框仔细一看,原来是奶茶品牌的营销广告——“秋季限定饮品买一送一”。
好吧,又被套路了。
不知从何时起,每年将近立秋时,社交媒体都会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
人们不厌其烦地追赶着这个季节限定潮流,形成了莫名的默契。
于茶客而言,类似的说法也能为早就习以为常的喝茶生活,增添一些小小的仪式感。
“秋天的第一杯茶”该怎么喝,各家都有各家的讲究。
炎炎夏日里,清凉冰爽的冷泡茶,是不少茶友的心头好。
但当秋风渐起时,即便暑热尚存,这冷泡茶再好喝,也不能贪杯了。
《2》
立秋虽然标志着秋天的开始,但夏日的余威和“秋老虎”依旧不容小觑。
空气中的燥热,让人不受控制地想喝点冷饮降温。
但在此时大口灌下冷泡茶,对身体的负担反而更大。
目前流行的冷泡茶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将茶叶投入冷水,放进冰箱,冷藏上几个小时,甚至隔夜后,再取出来喝。
另一种则是先将干茶洒在提前准备好的冰块上,再在顶上盖一层冰块,利用冰块融化的水来“萃取”出茶味。
如此这般,泡出来的茶汤冰冰凉凉,心烦气燥的时候喝上一杯,的确清爽舒适,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方法只是饮鸩止渴。
一杯冷泡茶下肚,五脏六腑的温度都会降下来,尤其是肠胃。
低温会刺激肠胃收缩,导致胃部的痉挛、疼痛,甚至腹泻等不适症状。
对胃肠道本就脆弱的茶友来说,这种刺激更为明显。
并且,身体内部瞬间降温后,会出现“内冷外热”的情况。
人体自带体温调节系统,喝冷泡茶,相当于人为地打破了内部的平衡,对身体的潜在伤害很大。
因此,任何时候,都不建议茶友们过分贪凉。
不仅要少喝冷泡茶,喝冷饮、吃生食等方面也要节制。
《3》
有茶友认为,冷泡茶喝起来清甜温润,正好可以在秋天滋润身体。
其实,这样的想法同样走进了冷泡茶的误区。
冷泡茶之所以喝起来清甜顺口,没有苦涩味,主要由于投茶量的减少和冲泡水温的降低。
冷泡茶的投茶量,比一般的功夫茶冲泡要少很多,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瓶,通常只投1-2克的茶。
只因制作冷泡茶,需要将茶叶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如果投茶量过多,泡出来的茶汤就容易苦涩。
而低水温,无法将茶叶中沸点较高的一大部分物质激发出来,只能浸泡出一点淡淡的甜味,就会给人一种“清甜”的错觉。
这样的泡茶方式,喝不出茶叶真正的好坏。
毕竟它只能冲泡出茶叶最浅显的滋味,更深层次的内容物是好是坏,我们不得而知。
这种冲泡手法,恰恰成了掩盖茶叶品质缺陷的绝佳手段。
一款原料粗老、内含物质匮乏、有工艺缺陷的劣质茶,如果用沸水冲泡,藏匿在茶叶中的苦涩味、杂味一定会暴露无疑。
但如果做成冷泡茶,在低温的保护下,它甚至会呈现出“有点甜”的假象。
推崇冷泡茶的茶商,正是利用了这个漏洞,光明正大地售卖起劣质茶。
茶友们花了钱,喝到的却只是加了点味道的冷水,不仅没有滋润效果,还极有可能损害身体。
《4》
与其指望用冷泡茶去除秋天的燥气,不如多喝些香气、滋味俱佳的热茶、温茶。
沸水冲泡出来的茶汤,蕴含了从高到低各个沸点的物质,养分充足。
馥郁高扬的香气,还能落入汤水中,为茶汤增添几分滋味。
喝到口中的茶汤,内含物质丰富,滋味自然是醇厚饱满的,饮后回甘生津感强烈,缓解秋燥带来的口干舌燥之感很有效果。
温热的茶汤顺着食道而下,能温暖脾胃,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的新陈代谢。
喝热茶后微微发汗,也能将体内残余的暑气和初秋的燥气一起自然地排出体外,通体舒畅。
这般由内至外的调理方式,可比用冷泡茶强行压制热气,要温和、有效得多。
泡一杯热茶,方式也很多样。
以白茶为例,传统的盖碗泡、简约的玻璃杯泡,以及秋冬季节正适宜的煮饮,各种方式任君挑选。
用盖碗冲泡,品饮体验最丰富。
沸水冲泡快出汤后,闻盖香、观汤色、品滋味,仪式感与享受并存。
玻璃杯冲泡,方便快手,更适合上班族。
准备一只干净的直筒玻璃杯,投入刚好能盖住杯底的薄薄一层干茶,然后直接倒入沸水,茶汤稍微晾凉后,直接就能喝。
一些有年份的老白茶,用来煮着喝别有一番滋味。
茶叶在沸水中翻滚片刻,茶香便四处弥漫,满室生暖。
煮出来的茶汤醇厚、稠滑,不论是秋日居家,还是朋友小聚,都可以围炉畅饮。
《5》
无论什么季节、外界流行趋势如何,都不推荐喝冷泡茶。
它给身体带来的伤害,比一时的愉悦感要大得多。
况且,一款好茶,热水冲泡才能泡出它的本味。
茶叶在自然环境中积累下丰富的养分,经过制茶师的精雕细琢,最后跋山涉水地送到我们手中,用沸水冲泡才不辜负。
抛弃热茶,放任冷泡茶越来越流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在助长劣质茶的气焰。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