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又挥舞起来了。当地时间7月12日,特朗普通过“真实社交”平台向全球宣布:自8月1日起,美国将对来自墨西哥和整个欧盟,也就是总共28个国家的产品,加征30%的进口关税。不分品类,不搞例外,直接覆盖式征税,一句话总结,就是谁都别想好过。
这波操作可不是临时起意,在过去几天里,特朗普已经连发20多封信,分别送到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领导人手上,这次对欧盟和墨西哥,只能算是他“关税大计”的第四弹。至于为什么突然搞这么一出?特朗普的理由是“我们吃亏太久了”。他指责墨西哥在阻止芬太尼等毒品输入美国方面“表现糟糕”,对欧盟则怒斥其关税制度不公平,非关税壁垒太多,导致美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同时特朗普还明确警告称,敢反制就会“报复的更狠”。
不过,也不是没有留余地,特朗普明确指出方向——想躲?可以,把工厂搬到美国来就没事了。由此来看,他这一轮操作背后,其实还是挽救国内经济的老一套:全方位施压盟友、重建制造业、逼迫产业回流美国。对于特朗普的举动,欧盟这次确实是措手不及。要知道,就在特朗普发信前几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还满怀希望,觉得能在最后时刻和美国达成协议避免关税。
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当时曝出消息,说欧盟准备放弃对美国科技巨头征税的计划以示诚意。7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还说“我们等待美国同行的信号”;一名欧盟外交官甚至乐观地表示:“在达成协议前,欧盟预计不会收到像日韩加那样的关税信函。”结果话音未落,特朗普的30%关税大棒就砸下来了,事实证明,欧盟等来的只能是社交媒体上的征税公告。
特朗普摆出的姿态就是:要么就全面开放市场,要么就付钱。想耍手段换豁免,免谈。于是,欧洲人这下是真慌了,尤其是德国、法国这类出口导向型国家,最担心的汽车、医药、化工等行业,全在特朗普的新关税清单里。最夸张的是,美国还打算对欧盟出口的铜、药品这些关键商品下手,而这些,恰恰是德国、意大利最倚重的行业。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回看过去,中国有句话说的很对。今年4月,针对特朗普新一轮的关税施压,我商务部发言人就曾明确点出,“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得不到尊重”。 针对美国胁迫他国限制对华经贸的行为,中方说得更直白:为一己私利损害别人利益去换豁免是“与虎谋皮”,结局注定两头落空。这话放在今天欧盟的处境上看,简直像精准预言。
有分析认为,欧盟面临的困境说到底,就是失去了自主性。在特朗普1.0时代,欧盟还能通过和中国达成《全面投资协定》这类大单,左右逢源。但从拜登政府开始,欧盟跟着美国搞“对华技术围堵”,行动空间越来越小。现在又遇上特朗普2.0,搞贸易保护主义全覆盖,欧盟想再玩“左右讨好”的把戏,已经不现实了。
并且,欧盟内部也不团结,法国坚持搞“战略自主”,德国却担心对华过度依赖,匈牙利、斯洛伐克直接站在中国一边。一到关键议题,欧盟内部就开始“吵成一锅粥”,根本没法形成统一对外的声音。而在特朗普那边,是一人拍板,干脆利落;中国则是立场明确、节奏清晰。对比之下,欧盟在中美夹缝中自然博不来谈判的主动权。
如今,特朗普加税动作已成定局。欧盟想躲也躲不掉,只能硬着头皮谈。而中国这边,也不会为了一纸中欧峰会就改变立场。当前的国际贸易格局,已经变成一场硬碰硬的博弈,中方的底线明确:不接受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交易。如果谁敢牺牲中国利益当代价去跟美国做“交易”,那就等着对等反制。
从现实角度看,欧盟想要在中美之间取得某种平衡,唯一的出路是回归实用主义,不再人云亦云,不再把经济议题政治化。在气候、能源、供应链这些方向上,欧洲和中国有广泛的合作空间,保持务实、开放的姿态,是欧盟能否自救的唯一机会。
毕竟,现在的全球博弈,不再是站队的游戏,而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总之,欧盟真正需要调整的,不是政策,而是心态。只有当欧盟意识到,唯有真正站稳自己的立场,放下幻想,才有可能在国际格局中赢得尊重,不再被左右摆布时,也许才是这场博弈真正的转折点。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