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白沙村!再看一眼旧改中的古村烟火

南宁的旧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

上周,我们走进南铁片区,那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街巷、老厂房,在读者间激起了强烈共鸣。字里行间,满是对即将逝去时光的不舍与回望。

今天,我们花儿街《城市记忆馆》系列把目光投向江南,聚焦白沙村

不同于南铁的单位宿舍区为主,白沙是更具代表性的城中村,更是沉淀了上千年光阴的古村落。

80年代白沙村/图片来源:陈说往事

当推土机的轰鸣声日益临近,我们再次用相机定格,试图为这些即将转身的老村,留下最后的影像。


01

白沙村:古树新枝下的变迁

最近白沙村城中村旧改速度又加快了!

7月2日,白沙村第三场公开摇取集体回建安置房活动举行;白沙拆迁已经拆到豪宅凯旋1号和“她妹”上水湾之间的民房。

要知道早在2002年,法籍华人、大西洋置业老板到南宁邕江边拿下凯旋1号地块。一直在白沙半岛守望了23年才等到这里的拆迁。

毗邻凯旋一号的白沙北片区,拆迁进度迅猛。挖掘机挥臂作业,自建房轰然倒地。

对面的白沙南片区,部分区域也已启动,几乎每栋房屋都标记了编号,道路两旁店铺的“搬迁告示”比比皆是。

走进白沙南片区,景象熟悉又令人唏嘘:无处不在的“牵手楼”,墙体上触目的裂痕与修补印记,诉说着岁月与结构的双重压力。

村里,参天的古树依旧枝繁叶茂, 树荫下活动的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年轻人的身影,已逐渐稀少。

目之所及,除了老树,最显眼的是密集的拆迁标语和搬家广告

白沙半岛片区的签约进程不断刷新。7月2日,白沙村第三场公开摇取《选房顺序号》活动举行。村里还张贴了白沙半岛片区签约户,在前段时间已经突破1500户。

安置房小区和配套道路的建设正如火如荼。

征拆范围广阔,涉及自建房、单位房、厂房、农田,补偿标准因土地性质和建筑类别而异(白沙村征拆补偿约6000-7000元/㎡;房龄15年的白沙馨园小区可达1.4万元/㎡左右;单位房如南宁冶炼厂约9200元/㎡)。

平整的土地预示着新的开始,机器的轰鸣是旧日挽歌,也是未来的序曲。


02

告别与新生:留住根脉,期待未来

南宁8大城中村改造的齿轮转动不息,牵动着无数复杂的心绪。

对于初来乍到的年轻人,低廉的城中村曾是温暖的避风港;

对于世代扎根于此的原住民,祖屋的消逝是难以割舍的乡愁;

而对于城市整体,改造是提升面貌、改善人居的必经之路。这其中的百味杂陈,正是城市更新最真实的底色。

如何在“拆”与“保”之间取得平衡,让历史的记忆不被推土机彻底抹平? 这是关键所在。

白沙村不仅三面环水,环境得天独厚,更是一片文脉悠长的土地,历史上人才辈出,孕育了如雷廷璜、延珖、曾耀、杭玉华、曾宝寿、雷御龙等进士、举人、秀才。

其历史甚至可追溯至宋朝狄青平南时期,屯兵于此,古称“平南村”。

非汛期显露的绵长沙滩,赋予了它“白沙”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青山碧水白沙”的美誉流传至今。

即便在1950年代,“平南村”一分为二(亭子为平南一村,白沙为平南二村),那份共同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积淀,依然深埋在这片土地之下。

图片来源:视频号:二叔417

在白沙村,还保留着苏氏清代大宅院,大门上挂着“文魁”牌匾,标有“道光十四年甲午科中式第三十七名举人苏元初立”,据传是清朝道光皇帝赐于苏氏祖先的“文魁”匾,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

值得欣慰的是,对于白沙、亭子这样文脉深厚的古村,“保护第一、应保尽保、以用促保” 已成为共识。2025年中央两办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为这份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南宁在推进亭子村等改造项目时,已明确将贯穿 “不毁不拆”、“合理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 的原则。

目标很清晰:不仅要让村民住进新居,更要让村落赖以生存的“根”与“魂”——那些承载着集体记忆的历史文化遗迹——得以小心翼翼地保存、修复,并在未来的城市肌理中重新焕发生机。

当白沙大桥的车流驶向江南,我们期待的不只是一个“崭新靓丽”的新区,更是一个能在崭新楼宇间,依然聆听到老榕树絮语、感受到千年烟火气延续的地方。

旧改的春风,吹散的是破败与隐患,更应吹开一条让古老记忆融入现代生活的新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财经   烟火   平南   南宁   记忆   亭子   城市   土地   文脉   半岛   推土机   举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