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这份健康应对提示请收好!

7月2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高温天气来袭,防暑降温关乎生命安全,这份健康应对提示请一定收好。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体弱、对热不适应、劳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都易诱发中暑。

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导致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衰竭,甚至死亡。老年人、孕产妇、孩子、患有慢性病或过度疲劳的人,更容易发生。


如何辨别中暑症状?

1.先兆中暑: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尚低于 38℃。

2.轻度中暑:体温会升高超过 38℃,皮肤感到灼热,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如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

3.重度中暑:出现高热、痉挛、惊厥、休克、昏迷等症状,根据表现不同分为3类。

热痉挛:多见于青壮年,常发生于高温环境下强体力作业或运动时。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处理不及时可进展为热射病。出汗后水和盐分大量丢失,补盐不足造成低钠,表现为躯干和四肢肌肉间歇性痉挛,尤以腓肠肌痉挛为特征,也可出现肠痉挛性剧痛,一般持续 3 分钟可缓解。

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可发展为热射病。症状包括高热、失水过多导致血容量不足。表现为头晕、眩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呼吸增快、脉搏细数、心律失常、晕厥、肌痉挛、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热射病: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在高温、高湿或强烈的太阳照射环境中作业或运动数小时(劳力性);或老年、体弱、有慢性疾病患者在高温和通风不良环境中维持数日(非劳力性),就会出现机体热应激机制失代偿,使中心体温骤升,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出现热射病。

发现身边有人中暑,如何急救?

一移: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电扇为他扇风或开空调,解开或脱去外衣,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热。

二敷:头部先用温水敷,后改为用冷水、冰水敷。

三饮: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

四擦:因高温、高湿、无风,身体散热困难时,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肤发红。

五降:当中暑者体温高达40℃以上,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尤其是热射病患者的救治,要遵循3个原则:1.快速、有效、持续降温;2.迅速补充液体时,要静脉补液;3.控制躁动和抽搐,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送医。

错误的方法要避免!

1.自行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来降温,身体对药物的代谢会加重身体的负担,药物的副作用更大。

2.过度擦拭酒精不仅会刺激皮肤,使用过量甚至可能导致酒精中毒。

3.敷冰块、冰袋过冷反而导致血管收缩而无法顺利散热。

4.浸泡在冷水里血管遇冷急速收缩后,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急症。

5.涂抹感觉清凉的外用成药(如万金油),油性物质更不利于散热。


生活中如何预防中暑?

1.准备好防暑必需品:备好防晒用具,如涂防晒霜、戴宽檐帽,准备充足的水;穿宽松透气浅色服装,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

2.科学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水,可每隔15~20分钟补水200毫升,水温不宜过高。大量出汗,要额外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也可适当饮用糖水或运动饮料。

3.注意散热:可以用冰毛巾擦身体或是风扇进行物理降温。炎热难耐时可用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有助降低血液温度。

4.避开高温高湿环境:户外活动一定要避开最炎热的午后时段,可选择一天中较凉爽的清晨或傍晚户外活动。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工作或学习一定要注意休息,最好每30分钟左右,就到阴凉通风处休息5到10分钟。

5.其他注意事项: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如黄瓜、西红柿、西瓜等。


来源:扬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养生   高温   提示   健康   体温   环境   身体   患者   皮肤   防暑降温   湿冷   盐分   高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