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都知道,龙华寺的素斋房藏着沪上最有禅意的点心。师傅们清晨五点就着晨光揉面,案板上的面团要经过七道醒发工序,方能成就非遗 "禅食工艺" 的细腻。糖醇苔条酥带着东海苔的咸鲜,咬开时能听见酥皮簌簌碎裂的声响;桂圆枣泥酥的内馅是整颗福建桂圆蒸制后手工碾磨,混着宁夏枸杞的甜糯,连包装都是宣纸手绘的莲花图案,送给长辈时总要说上一句 "龙华寺开过光的点心,吃着安心"。
购买贴士:若想体验手作乐趣,不妨绕道闵行景联路的工厂店,透过玻璃窗能看见师傅们用枣木模子压出 "福"" 寿 " 字样的点心,临走前别忘了捎两盒季节限定的桂花绿豆糕,竹编礼盒衬着金黄桂花,像把整个秋天收进盒子里。
购买指南:闵行工厂直供 + 线上渠道
线下:闵行区梅陇镇景联路工厂店(体验非遗制作场景)
线上:品牌旗舰店(天猫 / 京东),搜索 “龙华素斋” 即可选购经典礼盒
每天清晨八点,黄河路 28 号的铁栅栏刚拉开,队伍就顺着弄堂拐了弯。阿婆们挎着布兜,白领攥着保温袋,都等着那纸袋装的蝴蝶酥。刚出炉的蝴蝶酥边角微焦,像撒了层焦糖色的糖霜,掰开时 256 层酥皮会簌簌往下掉,进口黄油的香气混着烤箱的热气扑面而来。有老克勒说,真正懂吃的要选边角略焦的 "丑酥",那是火候最足的地方,甜香在舌尖打三个转才肯散去。
隐藏彩蛋:酒店西饼屋偶尔会推出伯爵茶味蝴蝶酥,酥皮间夹着细碎的锡兰茶叶,茶香混着奶香,配英式红茶绝了。记得跟收银台的阿姨说声 "要热乎的",她会特意从烤箱深处给你掏刚出炉的那盘。
抢购攻略:黄河路老字号 + 限时快闪
清明前的南京东路 636 号,远远就能看见沈大成的玻璃橱窗里堆着翡翠色的青团山。师傅站在明档前,糯米团在竹匾里滚三滚,裹上现炒的豆沙馅 —— 那豆沙得用崇明红小豆泡足六小时,铁锅慢炒时加两勺猪油,香得路过的老外都忍不住驻足。最妙的是咸蛋黄肉松款,咸蛋黄要提前三天用白酒腌透,裹着酥松的肉松,咬开时能听见 "咔嚓" 的脆响,糯米皮带着艾草香,黏而不齁,本地人都懂得买回家蒸三分钟,让油润的内馅微微化开。
搭配秘方:买青团时捎上两块双酿团,黑洋酥和红豆沙双重内馅,配壶九曲红梅茶,就是老上海下午茶的顶配。
必打卡门店:南京路步行街 C 位
每天下午三点,淮海中路 588 号的光明村门前准时排起蛇形长队,阿姨们边排队边交流 "秘诀":"要等烤箱第三炉,那时候酥皮最松脆。" 现烤的鲜肉月饼拿在手里得垫张餐巾纸,64 层酥皮吸饱了猪油香,咬开时滚烫的肉汁 "滋" 地冒出来,3 肥 7 瘦的后腿肉馅混着葱姜,咸鲜中带着微微的甜,连掉在纸袋里的酥皮都要仔细捡起来吃掉。有老顾客说,这里的月饼冷了更好吃,酥皮带着嚼劲,肉馅的鲜味反而更突出。
独家技巧:中秋前两周来买最划算,门店会推出 "买五送一" 的竹编礼盒,红丝带系着老字号的烫金招牌,送外地朋友特别有面儿。
购买地图:市区多店同步发售
走进福佑路 288 号的梨膏糖商店,先被叮叮当当的敲糖声吸引 —— 师傅站在紫铜锅前,琥珀色的糖膏在石板上拉成条,撒上松子、核桃碎,转眼间就变成花色梨膏糖。疗效型的川贝枇杷糖得含在嘴里慢慢化,凉丝丝的直透喉咙,老烟民们常成罐囤;而花生芝麻味的软糖则是小朋友的最爱,裹着糯米纸的糖块在嘴里越嚼越香,带着梨汁的清甜。最有意思的是看师傅表演 "扯糖",琥珀色的糖膏在铁钩上翻飞,像在变魔术。
送礼攻略:选带玻璃纸包装的经典款,印着老上海街景的图案,再配盒城隍庙的五香豆,就是最地道的 "上海味道" 组合。
地道之选:豫园核心区老字号
南京东路 720 号的老香斋,玻璃罐里码着整齐的杏仁酥,每块都嵌着完整的美国大杏仁,咬开时能听见 "咔嚓" 的脆响,奶香混着坚果香在嘴里散开。苔条饼是阿拉上海小囡的童年回忆,咸鲜的海苔碎裹着酥松的饼体,配着外公的龙井茶,能坐藤椅上啃一下午。芝麻薄片得趁新鲜吃,薄如蝉翼的糖片上撒满白芝麻,咬碎时 "簌簌" 掉渣,甜而不腻,阿姨们总说 "这是当年弄堂里的高级点心"。
怀旧吃法:把杏仁酥掰碎拌进酸奶,或者用苔条饼蘸花生酱,解锁老点心的新吃法,发朋友圈准能勾起一波回忆杀。
老字号聚集地:南京东路步行街
走进浦东高桥古镇的石家街,青石板路上飘着松饼的甜香。正兴老店的师傅用枣木模子压出松饼,面皮雪白如霜,12 层酥皮层层分明,内馅是崇明老毛蟹豆沙 —— 别误会,是用蟹壳熬汤炒豆沙,带着微微的鲜,甜中带点回甘。最妙的是热乎着吃,用筷子轻轻一戳,酥皮就像花瓣般绽开,豆沙馅的香气混着猪油香扑面而来,配杯高桥本地的黄酒,便是老镇居民的下午茶标配。
古镇玩法:买完松饼不妨逛逛高桥绒绣馆,把松饼礼盒和非遗绒绣手帕一起送,文化与美味双重加持。
高桥老街打卡
淮海中路 613 号的 "哈氏",玻璃柜台里永远堆着小山般的奶油小方,乳黄色的奶油抹得齐齐整整,糕体松软得能掐出水来。西番尼是爷爷辈的最爱,巧克力层夹着花生酱,咬开时能看见分明的四层,甜中带点坚果的香;杏仁排则是 "硬通货",办公室下午茶摆上一盘,瞬间被抢光。最有仪式感的是看阿姨用牛皮纸包点心,熟练地折出棱角,再系上红丝带,仿佛把老上海的精致都包进了纸里。
复古搭配:奶油小方配上海牌麦乳精,或者杏仁排配光明冰砖,这才是阿拉上海人记忆中的 "西番尼吃法"。
必逛地标:淮海中路黄金地段
这些藏在街角巷尾的老字号,承载的不只是美味,更是上海人对生活的讲究。买伴手礼时别急着赶路,在国际饭店看师傅给蝴蝶酥扫糖霜,在沈大成等青团刚出锅的热气,在老香斋听阿姨唠两句 "哪种配茶最好吃",这些烟火气,才是最地道的 "上海味道"。下次来魔都,记得空着肚子来,装满回忆走。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