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墨西哥海关的一则公告打破了中墨贸易的平静,来自中国的跨境小包关税税率从19%骤然飙升至33.5%,这一纸政策让成千上万依赖中墨物流通道的商家陷入慌乱。
而更令人不安的消息接踵而至,墨西哥政府计划在9月8日向国会提交的2025年预算案中,加入对中国汽车、纺织品、塑料制品等核心商品加征关税的条款。
这个曾经与中国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多次承诺"不在中美间选边站"的拉美伙伴,为何在短短一个月内接连对中国商品挥出关税大棒?
过去几年,墨西哥一直是中国在拉美地区重要的合作伙伴,2024年,中墨双边贸易额达到1094亿美元,中国成为墨西哥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则是中国在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许多中国企业,比如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纷纷在墨西哥设厂,将中国的零部件运到墨西哥进行组装,然后再出口到美国,以此规避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高额关税。
然而,随着特朗普重新上台,这一切开始发生变化。
特朗普政府将“严控中国商品通过第三国绕道进入美国市场”作为对华经济政策的重点,而墨西哥自然成为了这一政策针对的关键目标。
为了迫使墨西哥配合,美国在2025年对墨西哥的汽车产品加征了25%的关税,对钢、铝、铜等金属类商品加征了50%的关税,并且这些加征的关税并不适用于《美墨加协定》下的零关税待遇。
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墨西哥的态度开始逐渐发生转变。
起初,墨西哥政府还多次表态,称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但这种平衡姿态并没有维持太久。
2025年7月31日,特朗普与墨西哥总统辛鲍姆进行了一次通话,通话结束后没多久,墨西哥就开始对中国商品采取行动。
8月15日,墨西哥率先提高了来自中国的跨境小包关税,从19%一下子涨到33.5%,紧接着,又传出消息说墨西哥计划在9月8日向国会提交的2026年预算案中,加入对中国汽车、纺织品、塑料制品等商品加征关税的内容。
从积极发展双边贸易,到承诺不选边站,再到如今计划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墨西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华政策的重大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关税政策上,更反映在其整体的战略倾向中,从之前的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逐渐向美国倾斜。
墨西哥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对美国经济的高度依赖。
数据显示,墨西哥80%左右的出口商品都销往美国市场,这一比例甚至一度达到83%,对美出口占墨西哥GDP的比重也在25%—30%之间。
汽车产业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2024年,墨西哥对美出口汽车280万辆,占其总产量的69.5%,占美国汽车进口量的近20%。
同时,墨西哥对美出口的汽车零部件金额高达408.9亿美元,占据美国同类产品进口的四成市场份额。
特朗普政府明确向墨西哥发出了“二选一”的最后通牒,要么支持美国封锁中国商品,要么承担贸易后果,这种强硬的态度让墨西哥没有太多讨价还价的空间。
更具诱惑的是,美国还开出了短期的“甜头”,在墨西哥表示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特朗普政府同意延迟90天对墨西哥加征关税,这90天成为了墨西哥的“缓刑期”。
《美墨加协定》的规则被篡改,进一步加剧了墨西哥的被动局面,原本协定中规定的汽车产业原产地规则,要求62.5%—75%的零部件需产自北美地区方可免税,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规则被偷换成了“美国制造”。
即使墨西哥企业投入巨资提升国产化率,只要零部件不是“美国制造”,进入美国市场时仍将面临高额关税。
这种规则的变动,不仅削弱了墨西哥本土供应链的价值,还迫使墨西哥的工厂越来越依赖美国的零部件供应商,逐渐沦为低端组装车间,失去了产业升级的主动权。
与加拿大相比,墨西哥的妥协显得更加彻底,加拿大在配合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同时,还曾对美国加征过报复性关税,而墨西哥自始至终都没有对美国的关税措施做出实质性的报复回应,只是在口头上表示反对。
墨西哥态度的转变,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全球供应链布局产生了一系列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挑战。
长期以来,墨西哥是中国商品进入北美市场的重要跳板,大量中国商品通过墨西哥转口到美国,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商品通过墨西哥转口到美国的数量猛增了43%。
而墨西哥计划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商品,如汽车、纺织品、塑料制品等,大多是通过这种转口模式进入美国市场的。
一旦加征关税的提案通过,中国商品借道墨西哥进入美国的成本将大幅上升,原本的价格优势受到削弱,部分商品可能会因此失去美国市场份额。
对在墨西哥投资的中国企业来说,这种政策转变带来的冲击更为明显,许多中国企业,特别是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产品企业,在墨西哥设厂就是为了利用当地的关税优惠政策,但随着墨西哥对中国零部件加征关税,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数据显示,墨西哥40%的汽车零部件依赖中国进口,加税后其汽车制造业成本可能上升15%—20%。这不仅降低了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生产的产品竞争力,还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利润下滑,甚至被迫调整在墨西哥的投资布局。
比亚迪已经暂停了在墨西哥的建厂计划,转而投资古巴,华为的5G研发中心也从墨西哥搬到了智利。
除此之外墨西哥的政策转变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给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带来更广泛的负面影响。
美国一直试图推动建立“北美关税堡垒”,即由美加墨三国组成内部零关税、对外高壁垒的贸易体系,共同抵制中国产品,墨西哥的倒向,让这一计划向前迈进了一步,如果这一体系真的成型,将对中国商品进入北美市场设置更高的门槛。
更值得警惕的是,墨西哥的做法可能会被其他国家效仿,加拿大已经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如果日本、韩国等其他美国盟友也纷纷跟进,中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一方面,中国加强了对墨西哥相关商品的进口管控,另一方面,中国加快了与其他南美国家的经贸合作。
同时,中国还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反制,援引《反外国制裁法》明确警告,任何配合美国遏华政策的企业,都会面临相应的反制措施。
墨西哥的选择,是在自身经济对美国高度依赖、美国强硬施压和短期利益诱惑下的必然结果。
对于墨西哥来说,这或许是缓解当前压力的权宜之计,但长期来看,失去中国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也可能给其经济发展带来新的隐患。
对中国而言,墨西哥的态度转变带来了挑战,但也推动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布局上的调整和优化。
更新时间:2025-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