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中国·齐鲁记》探秘周朝鲁国人的礼乐生活

历史上的鲁国,是周朝分封的姬姓邦国,疆域主要在今天的山东中部和南部。鲁国是周礼的忠实践行者,鲁国人孔子在继承周礼的基础上,提出“仁”的理念,成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什么力量推动“礼”在鲁国生根发展?孔子为何会频频梦到周公?孔子和老子之间又有过怎样的风云际会?

7月3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寻古中国·齐鲁记》第四集《周礼在鲁》,带你一起探寻为何“周礼尽在鲁”以及孔子思想的形成。

△山东曲阜周公庙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禽簋

位于山东曲阜市区东北的周公庙,始建于宋代,前身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的鲁国太庙。庙中奉祀的,正是周朝礼乐的制定者——周公。周朝建立之初,封周公于少昊故墟鲁地,因其要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便让长子伯禽代为受封。从周公制礼作乐,到伯禽移风易俗,周礼在这片东方大地上扎稳根基,开枝散叶。

△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发掘现场

△山东曲阜鲁国故城模型

山东曲阜鲁国故城,是迄今经过系统勘探的唯一一个贯穿西周和东周时期的诸侯国国都遗址。考古发掘证实,春秋时期,鲁国故城形成了内、外两重城圈。宫城居中,居住址分布在东、西、北三面。手工业作坊则布局在城西和城北。宫殿区、主干大道和都城正门连成一道贯通南北的中轴线。

这一布局与《周礼·考工记》中理想王城的规划十分相似。作为周代早期城市的代表,曲阜鲁国故城会是《周礼·考工记》营城理念的最初实践吗?伴随着鲁国故城的考古发掘,“礼仪之邦”会展露怎样的风采?

△山东曲阜望父台墓地出土的鲁国大玉璧

△山东曲阜望父台墓地出土的西周“鲁仲齐”铜盘

山东曲阜望父台墓地,是鲁国故城面积最大、时代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墓地。众多出土文物中,鲁国大玉璧最为引人注目。鲁国大玉璧整体呈青碧色,外径32.8厘米,孔径11.6厘米,厚0.6厘米,正是《周礼》中记载“苍壁礼天”的玉礼器。48号墓出土的铜匜和铜盘,则是一组用于“沃盥之礼”的礼器。受礼乐熏陶的鲁国人过着怎样的生活?这套礼制体系如何影响社会等级与秩序?

△山东曲阜尼山圣境孔子像

△山东嘉祥武梁祠《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鲁国故城西南,位于孔庙毓粹门阙里街的最北端,有一处矮小门第,据传是孔子曾居住的地方。生活在忠实践行周礼的鲁国国都,孔子从小对周礼耳濡目染,而周公也成为孔子的崇拜对象。《史记》记载,公元前518年,孔子师徒受鲁昭公委派,前往东周国都洛邑学习周礼,以完善鲁国礼乐。孔子在洛邑见到老子,两人如何以“礼”相待?孔子又表达了怎样的追求与信念?

△山东孔子博物馆收藏的商周十供

孔庙杏坛,是后人为纪念孔子“杏坛讲学”而修建。相传孔子于杏坛设教,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私学,提出“有教无类”,只要交少许学费,哪怕只有一条肉干,也可以到他这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孔子将庙堂之上的“礼”传播至乡野民间。相传,孔子一生弟子三千,有贤人七十二,儒家学说由此开启。孔子思想主张的核心是什么?与今天的我们有着怎样的关联?

7月3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寻古中国·齐鲁记》第四集《周礼在鲁》,走进山东曲阜鲁国故城,探寻鲁地何以赢得“周礼尽在鲁矣”的赞叹,以及儒家思想的千年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历史   齐鲁   周朝   礼乐   中国   周礼   孔子   曲阜   山东   故城   东周   杏坛   墓地   西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