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睡够了八小时,醒来却还是头昏沉、四肢发沉,连抬手做饭都觉得费力;有时候中午补个觉,反而越睡越困,一下午都提不起精神。身边人常说这是“没睡踏实”,但反复调整睡姿、换了枕头被子,情况还是没好转。其实这背后,可能藏着“气血不足”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气血”是老说法,不够科学,可仔细想想:同样是熬夜加班,有人睡四小时就神采奕奕,有人睡十小时仍萎靡不振;同样是换季降温,有人手脚温暖活力满满,有人却总手脚冰凉、容易疲劳。这差异,往往就和气血状态有关。
为什么气血不足会让人越睡越累?若要究其根源,需从睡眠的本质谈起。睡眠,这一神秘而又至关重要的生理现象,其本质蕴含着诸多奥秘,而探寻答案,便由此开启。睡眠不是简单的“身体关机”,而是内脏修复、能量储备的过程,就像手机的“深度充电”。而气血,就相当于身体里的“能量载体”和“运输网络”——血液负责把营养和氧气送到全身细胞,气则推动血液流动,确保运输效率。

气血不足时,这个“运输网络”就会出问题。心脏泵血力度不够,血液无法及时到达头部和四肢,大脑得不到充足供氧,即使睡够时间,也像“没充进电”一样,醒来还是昏沉;肌肉细胞缺乏营养滋养,就会持续处于松弛无力的状态,让人觉得浑身沉重。更关键的是,气血虚还会打乱睡眠节律,让人容易在夜间醒来,或者陷入“浅睡眠陷阱”,看似睡了很久,实际有效睡眠时长却很短。
别以为气血不足只是女性的专利,现代人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压力大,都可能让气血“亮红灯”。比如经常不吃早餐,身体缺乏能量来源,气血生成就会不足;长期盯着电脑手机,用眼过度会消耗“肝血”;压力大时情绪紧张,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这些都会让人慢慢陷入“越睡越累”的循环。

改善气血不足不用依赖补品,从日常习惯调整就很有效。首先要吃对“造血原料”,多吃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瘦肉、鸡蛋、菠菜、红枣,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橙子、番茄,能帮助铁吸收;早餐一定要吃,小米粥、杂粮饭这类主食能为气血生成提供基础能量。
其次要让气血“动起来”,每天抽20分钟做些温和的运动,比如快走、瑜伽、八段锦,能促进血液循环,比躺着不动更能恢复精力。注意别熬夜,晚上11点前入睡很重要,此时是肝脏造血和修复的黄金时间,长期熬夜会直接耗伤气血。

还要学会“省气血”,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每小时起身活动一下;少生气、少焦虑,情绪波动太大会让气血瘀滞,不妨通过听音乐、散步来调节。另外,睡前用温水泡脚10分钟,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帮助气血回流,提高睡眠质量。
身体宛如一台构造精密的仪器,气血恰似驱动其运转的动力源泉。唯有气血充盈,这台“仪器”方能顺畅运作,维持生命的蓬勃生机。如果长期觉得越睡越累,别再单纯归咎于“没睡好”,不妨从饮食、运动、作息上慢慢调理。当气血充足了,睡眠会变深,醒来后自然神清气爽,那种由内而外的活力,才是最好的“状态调节器”。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