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养生牢记“3补2避1忌”,做好几点,安稳过冬来年少生病!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11月8日我们将迎来立冬节气。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不仅标志着寒冷的开始,更是中医“秋收冬藏”养生理念的关键节点。此时若能抓住养生黄金期,调理好身体,不仅能安稳过冬,还能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今天就给大家分享立冬养生的“3补2避1忌”,简单实用,照着做准没错!

一、“3补”养元气,为过冬攒能量

1. 温补阳气:多吃“暖身菜”

立冬后阳气渐衰,阴气渐盛,人体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情况,此时最需要温补阳气。中医认为“秋冬养阴,冬季养肾”,肾主阳气,所以可以多吃一些温肾驱寒的食物。比如羊肉,被誉为“冬季进补第一肉”,富含蛋白质和铁元素,能促进血液循环,暖身效果一流。推荐做法:萝卜炖羊肉,萝卜能解腻消食,羊肉能温补,二者搭配堪称绝配。另外,生姜、韭菜、核桃、板栗也是温补阳气的好选择,日常炒菜时加点生姜,饭后吃几颗板栗,都能帮助身体积蓄阳气。

2. 补阴润燥:对抗“干燥肌”

冬季不仅寒冷,还十分干燥,室内暖气、空调会加速身体水分流失,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喉咙发痒等问题。所以在温补的同时,也要注意补阴润燥。银耳、百合、梨、蜂蜜都是润燥的佳品。银耳百合莲子羹是不错的选择,银耳泡发后煮至软糯,加入百合、莲子,出锅前加少许冰糖,不仅口感清甜,还能滋阴润肺。梨可以蒸熟后吃,比生吃更温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搭配川贝母还能缓解咳嗽。每天喝一杯温蜂蜜水,也能起到润燥生津的作用,但要注意蜂蜜不能用开水冲泡,以免破坏营养成分。

3. 补蛋白质:增强抵抗力

冬季是流感等疾病的高发期,增强抵抗力至关重要。蛋白质是构成身体免疫细胞的重要成分,立冬后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鸡蛋、牛奶、鱼类、豆制品都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比如每天吃一个鸡蛋,既能补充蛋白质,又能提供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每周吃2-3次鱼,尤其是深海鱼,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提高免疫力。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也不错,适合素食者和不爱吃肉的人。

二、“2避”护身体,远离健康隐患

1. 避生冷寒凉:别让脾胃“受寒”

立冬后脾胃功能相对减弱,此时若再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很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问题。所以要避免吃冰淇淋、冰饮、生鱼片等生冷食物,即使是水果,也尽量选择温性的,比如苹果、橘子,少吃西瓜、香蕉等寒性水果。另外,冬天吃火锅时,也要注意别喝冰镇饮料,搭配一些温热的茶水会更好。

2. 避过度劳累:顺应“冬藏”节奏

中医讲究“冬藏”,意思是冬季要养精蓄锐,避免过度消耗体力和精力。很多人在冬天依然保持高强度的工作和运动,这样很容易导致身体疲劳,降低抵抗力。所以立冬后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做到“早睡晚起”,早睡可以养阳气,晚起可以固阴精。运动方面,也要避免剧烈运动,比如跑步、跳绳等,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方式,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微微出汗即可。

三、“1忌”稳情绪,别让“悲秋”变“悲冬”

冬季光照时间缩短,天气寒冷,人们很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问题,也就是常说的“冬季抑郁症”。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不良情绪会影响脏腑功能。所以立冬后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过度悲伤和焦虑。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比如晒太阳,阳光能促进身体分泌血清素,改善情绪;也可以和朋友家人多交流,分享生活中的趣事;还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养花、读书、听音乐,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情舒畅。

小贴士:立冬养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自身情况调整饮食和作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立冬是冬季养生的开始,做好“3补2避1忌”,让身体充满能量,抵御寒冷和疾病的侵袭。#立冬##奕健行##饮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8

标签:养生   立冬   安稳   年少   阳气   冬季   蛋白质   身体   脾胃   生冷   银耳   抵抗力   寒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