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挑战赛##头条创作挑战赛#
明太祖确立了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以法治国,设立锦衣卫,为后极端皇权奠定了政治基础。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共有16位皇帝,历时276年。明太祖作为奠基君主,首先是确立了完备的系统的法律制度体系,在汉唐宋王朝法律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大明律》、《明大诰》为主体的法律制度。
从而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实行法家思想治国,彻底扭转了元朝混乱的政治制度。明太祖罢中书废宰相,将相权集中于皇帝手中,六部都察院直接向皇帝负责,从而废除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
形成了极端化的皇权,更加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极大的提升了皇帝的权威和地位,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为了维护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明太祖建立属于皇帝自身的特务机构、司法机构锦衣卫,明成祖在此基础上建立东厂。
后世又有西厂内行厂等特务机构,赋予他们执行廷杖制度,发动文字狱,直接对朝臣、官员及平民百姓进行调查搜查逮捕审查下狱甚至处决等过程,东西厂内行厂由宦官负责,易于控制,间接掌管锦衣卫,形成后世的厂卫制度。
完全按照皇帝的意愿和欲望行事,不受任何限制,掌握各级官员的生杀大权,就形成了明朝基本的政治框架和组织架构,无论是内阁六部一院都都受制于基本的政治制度,从而使皇权稳固,没有发生杀害更换皇帝的现象。
即使是年幼无知的少年,是昏庸无能的君主,都不可能使大权旁落,危及皇权,甚至在二三十年不上朝不见朝臣的情况下,都可以在后宫遥控整个局势,不至于失控。
明英宗朱祁镇像
昏庸无道的皇帝难以掌控极端皇权,导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思想混乱,经济凋敝,难有辉煌成就。在明宣宗时期,领内官学习识字,提高文化教育水平,使宦官参与政治的欲望和能力增强。由于身体衰弱,命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皇帝批红权,使宦官具备了参与决策的权力,为宦官专政干政乱政提供了政治基础和条件。
在明宣宗死后十余年,明英宗时期发生司礼监太监王振专政乱政的事件,成为宦官专政第一人,土木堡之变之后,王朝盛极而衰,成为历史转折点。
明朝宦官专政第一人司礼监太监王振像
明朝的四位初期皇帝,创立了三大盛世,为明朝的发展和延续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达到国富民强。明宣宗晚期,身体孱弱,骄傲自满沉迷酒色,生活奢靡。为明中期提供了典范,影响了政治和社会风气。
自明英宗以后,大多数皇帝年幼继位,没有经过系统完备的文化教育和思想修养,大多昏庸无道,不能够发挥极端皇权的积极作用。宠信宦官导致专政乱,皇帝没有大的胸怀和格局。
被称为“立皇帝”内官监太监刘瑾像
在宦官的影响下,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混乱多元。宦官政治泛滥,宦官集团势力凌驾于士族之上。在皇权至上的威慑下,儒家思想的地位受到冲击和影响,朝臣官员成为皇权的奴仆和附属。
明朝思想文学艺术成就没有达到汉唐宋的水平,受政治影响,社会风气和背景腐化,难以历史突破成就。加之皇帝昏庸无道,没有倡导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和影响力。法家思想以及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占据了上层集团。儒生士人被迫独善其身,独行其道。
明朝金榜题名场景
君主专制制度以及酷法政治,对思想的控制,窒息了其活力和自由开放性。科举制度八股文化,成为思想的桎梏精神的枷锁,更加缺乏创造力和能动性。思想的力量导致了文学艺术,也失去了活力和生动性。
没有形成和达到汉宋时期的思想系统性理论性,也没有当着唐宋时期的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的成就。关键在于政治的严酷、思想的颓废、风气的堕落。
除了明朝初期的三大盛世以及明孝宗的弘治中兴外,延续时间短暂,没有形成中期盛世辉煌,没有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初期的成就被吞食挥霍掉,也就不可能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思想性不够,水平不高。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