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韩国方面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热轧钢板加征28.16%至33.57%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虽然从3月份开始,韩方就开启了相关的反倾销调查,但这一行为背后,显然并非经济层面的考量。
一方面,这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中国生产的热轧钢产品价格有着显著优势,韩国本土企业难以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与中企竞争,这直接影响力韩国汽车制造、造船等产业的竞争力。所以便设置了高额关税,以保护韩国本土产业。
另一方面,对华加征关税的做法,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向特朗普政府表忠心。美韩之间的关税谈判,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对李在明来说,上台后最首要的任务之一,便是处理好与美国的经贸分歧。所以这次对华加税,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在创造谈判筹码,通过这种方式对特朗普政府示好,从而换取美方在汽车、钢铁、造船等领域取消对韩加征关税。
或许是意识到这样做会得罪中国,李在明又玩起了“平衡术”。就在韩方对华加税4天后,韩外长主动打来了电话。据观察者网报道,7月28日,王毅外长应约与韩国新任外长赵显通通话。从“应约”二字就能看出,这通电话是韩方主动打来的。
在通话中,王毅外长明确提出了三个要求。
第一:希望韩方对华政策要做到稳定、持续、可预期,避免摇摆。自尹锡悦上台后,中韩关系便持续处于低谷,李在明上台后,虽然外界普遍认为,中韩关系将迎来好转,甚至给他贴上了“亲华”的标签。但就目前来看,李在明的涉华表态并不算积极,实际行动也乏善可陈。例如韩国国内持续了数月的“反华”游行,李在明政府主动制止,并防止类似的情况再度发生。
第二,韩方要坚持独立自主,中韩关系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该受制于第三方。王毅外长说的比较委婉,直白点来说,李在明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应该完全基于双边关系需要,而不是受美国影响。具体来说,在经贸议题上,韩方不得牺牲中韩利益,以换取美方的让步。
第三,中韩应当增强互惠互利,实现共同发展。这些年来,随着中国产业升级,韩国国内在产业竞争上,对华敌意明显增加。中韩关系紧密,双方产供链高度互钳,双方合作潜力仍然巨大。韩方应当理性客观的看待中国产业升级,加强双边合作而不是相反。
除了对韩方提了三个要求外,王毅外长还给韩方送上了一份“大礼”。王毅外长强调,中方支持韩方下半年主办的APEC峰会,意味着中方最高层有可能会应邀访韩。对李在明来说,今年的外交重头戏,便是APEC峰会,如果成功举办,有助于他巩固自身地位,同时提升韩国的国际影响力。而这场峰会能否顺利举办,中方的参会规格至关重要。
对我们来说,虽然李在明更加务实,但美国对韩国内外政策的影响力依旧不容忽视。按照李在明的说法,韩国的外交政策将始终基于美韩同盟关系,这也意味着中韩关系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这次通话中,王毅外长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白了,李在明要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那是美韩之间的事,但韩方不能损害中方的利益,在制定对华政策时,也应当保持独立性。至于这通电话后,李在明能否听懂中方的表态,就看韩方的实际行动了。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