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冻”真格了!“断崖式”降温防护指南,快转给家人朋友

最近一股冷空气突然来得特别快,很多人刚把短袖塞进衣柜,转眼间就得翻出秋裤。有人早上出门穿得还挺轻便,结果晚上被风一吹,直接感冒发烧。

这可不是小题大做,而是真真切切的健康风险气温骤降,对身体的冲击比想象中要大,特别是这类被称为“断崖式”降温的天气变化,温差一大,身体调节跟不上,问题就来了。

关节痛、哮喘复发、心脑血管意外这些老毛病,都是在这种时候高发。

别看只是降温,背后的健康隐患真不少。气温突然下降,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容易飙升,心脏的负担也加重。

有研究数据显示,平均气温每下降1度,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会增加2%左右。而且不光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不注意保暖也会出事。

有个二十多岁的男生,上周穿着短裤打球,结果当天晚上就开始低烧头痛,查了才知道是病毒性感冒。年轻不是挡箭牌,身体才是最诚实的。

降温的时候,穿衣是第一道防线。很多人觉得穿多了显得臃肿,或者干脆懒得换季衣服,结果就成了医院的常客。其实穿衣不是随便套几件就行了,而是要讲究层次感。

打底要贴身但不勒,保温层要挡住冷风,最外面的防风外套最好是防水材质的,挡雨又挡风。如果早晚温差大,中午出太阳了,也可以方便脱掉一层。

穿衣这事,真得根据天气和身体感受来,不怕热几分钟,就怕冷出毛病来。

除了衣服,身体的其他防护也很关键。很多人忽略了头部、颈部和脚部的保暖。头部受凉容易导致头痛,尤其是偏头痛的人会特别明显。

脖子着凉,不仅容易感冒,还可能引发颈椎不适。脚底一冷,寒气就往上窜,老人家最怕的就是一凉引发老寒腿。

市面上那些看起来有点土的毛线帽、围巾、羊毛袜,真不是鸡肋,关键时刻能保命。

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多人还开着窗户透气,一夜下来温度骤降,不盖好被子就容易半夜被冻醒,第二天直接精神不济。

饮食这块儿也不能忽视。很多人降温就爱吃火锅,觉得暖胃又解馋,但如果底料太辣、油太重,反而会刺激肠胃,特别是对本身就有胃病的人来说不太友好。

更适合的是一些温补类的食材,比如山药、红枣、南瓜、胡萝卜这些,煮粥、煲汤都不错。还有生姜水,早上喝上一杯,驱寒又暖胃

天气变冷后,食欲增加是正常现象,但别暴饮暴食,也别为了御寒拼命吃脂肪高的东西,容易导致血脂飙升。降温天也要维持饮食节制,保证营养均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身体抵抗力。

说到喝水,别看天气冷了,出汗少了,水分的需求并没有少太多。天冷了空气干燥,皮肤缺水是常态,如果体内也缺水,抵抗力会下降,容易感冒。

每天至少保证1500毫升的饮水量,分次小口喝,比一口气灌半壶强多了。而且尽量避免冷饮,温水最适合,能帮身体维持一个温暖的状态。

这个时候身体锻炼也得跟上,但不能太猛。很多人喜欢早上去晨跑,但降温时早晚的温度是最低的,空气湿冷,对呼吸道刺激很大。

不少哮喘和支气管炎的患者就是早上锻炼导致旧病复发。适合选择中午气温相对高的时候,做些温和的运动,比如快走、广播操、室内瑜伽等。

别逞强微出汗就好。运动完要尽快换掉湿衣服,防止汗水蒸发带走体温。

而对一些特殊人群,像老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更得格外小心。

老年人本身循环系统慢,温度调节能力差,天气一冷,血压容易波动,大清早起床要慢一点,先躺在床上活动下肢体再下地,不然容易因血压骤升发生意外。

儿童抵抗力差,穿衣别图可爱,要保暖孕妇体内激素变化大,血液循环负担重,更要注意脚底和腰部的保温,防止宫寒。

至于慢性病患者,更是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及时调整生活节奏,少出门,少剧烈活动,避免突发状况。

再说一点很多人容易忽略的,那就是心理状态。降温天容易让人心情低落,医学上有一个词叫“季节性情绪障碍”,特别是在降温的阴雨天更容易出现。

有研究统计,大约有15%的人在每年入秋后会有轻度情绪波动,甚至发展为抑郁。

如果发现情绪总是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差,可以试着多晒太阳,哪怕只是走到阳台坐一会儿,也有帮助。

也可以通过吃一些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比如香蕉、核桃、牛奶等,帮助提升情绪。

天冷不是问题,不在乎才是问题。懂得照顾自己,其实不丢人,也不是脆弱。相反是一种真正的生活智慧。

身体才是用来生活的根本,哪能指望它不管不顾地扛住一切?每年换季,都是一次身体的考验。能不能稳稳当当地熬过去,就看是不是足够重视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

参考文献:
[1]王坤正, 刘静. 寒冷刺激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1): 48-53.
[2]张雪梅, 韩晶. 不同温度下运动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影响的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1, 36(9): 1056-1061.
[3]李倩, 高建. 季节变化对胃肠道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 2020, 21(4): 74-76.
[4]陈曦, 孙志刚. 季节性情绪障碍的病因与对策探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9, 33(6): 459-462.
[5]周静. 不同防寒方式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 43(5): 1121-112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养生   断崖   真格   冷空气   防护   家人   指南   朋友   身体   中国   情绪   保暖   早上   温度   天气   气温   血压   季节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