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第一高桥】五位总工话大桥

2025-09-28 23:55:44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9月28日,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桥面上,记者对大桥建设团队的五位总工程师进行了专访,从他们的言语之中了解到运用科技创新、智慧方案和桥旅融合的前瞻性考量,不断克服山区复杂地形、多变气候等诸多困难挑战,用新技术突破障碍、攻克难关,圆满完成了一个个重要的施工节点,使得花江峡谷大桥如期建成,举世瞩目,卓越非凡。

花江峡谷大桥 贵州交通/图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 许湘华

  贵州桥梁的桥旅融合分为三个年代的三个版本,其中1.0版本是坝陵河大桥,桥建完后准备发展旅游;2.0版本是享有“天空之桥”美誉的平塘大桥,采用布依族喜爱的蓝色与桥型结合非常好,但只能观赏,没法进入桥体内游玩;3.0版本就是花江峡谷大桥,在建设之初,我们就把桥旅融合发展的全部因素考虑进去,从而有了这座贵州设计、贵州建设的“横竖都是第一”的世界级桥梁。

  在建设花江峡谷大桥的过程中,我们把路基施工、钢梁拼装、引桥修通等每一个流程都无缝对接、配合紧密。其中运用缆索吊装系统,通过精密计算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一键操控,从桥塔外起吊,自动把93节钢桁梁拉在指定位置,降到指定高度,再通过人工把螺栓拧上,使得合龙误差仅1到2毫米,精度非常高。

  此外,花江峡谷大桥周边,北盘江连接了关岭、贞丰的9个村,所以我们与省文旅厅邀请的专家们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对村寨进行详细的调研,发现这些村寨都是民族村寨、古老村落,非常有特点,最终形成“一江连九村”的桥旅融合整体规划。

  贵州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韩洪举

  在建造高速公路时,选线的基本原则是一定要经过重要城镇,带动地方经济,同时还要考虑地形、地质、综合造价等因素,而花江峡谷大桥的所在地的地势地质较好,对环境的破坏较小。

  主要的困难还是风的影响,所以如何去预测风对结构安全和施工安全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们在这里已测到的风力是14级风。

  在建造花江峡谷大桥时,我们要模拟当地地形进行风洞监测,并在主塔侧边打造了风观测雷达,通过雷达波反射到空气中去捕捉空气中的颗粒,然后反射回来监测到实时的风力和风向数据,并且通过一段时间的数据收集和上下风观测站进行联动,就可以提前预知风的大小和风向。

  花江峡谷大桥在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备受瞩目,在大桥还未通车时,周边已经有许多自发性的观光点、民宿。大桥建成通车后,当地围绕“桥旅融合”发展的不同业态会大幅度上升,大桥附近的村寨5年后再来看,都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条路主要是从贵州中部的安顺连接黔西南的通道,开通后会大大地缩短两地之间来回通行的时间。从旅游方面来看,游客可从贵阳出发,到安顺的黄果树、龙宫,到花江峡谷大桥,再到万峰林,将会形成一条旅游黄金线路。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杨健

  六安高速公路实际上主要解决的是贵阳-黄果树-双乳峰-万峰林的“西线”旅游新通道的问题,而这条高速公路需要跨越花江大峡谷,所以就必须在这里建成一座世界级桥梁,才能完成六安高速公路的建设,这就是建设花江峡谷大桥的根本原因。

  花江峡谷大桥建设最大的突破是让大桥和周边环境、景色、人文、旅游设施进行融合,把人留下来观光游玩,体验极限运动,这也是我认为在设计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比如,大桥207米高的观光电梯,过去是没有那么高的电梯能够直达塔顶的,在建设中就有许多细节性的措施,包括人员如何疏散,消防如何保证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在过去的桥梁设计里面所没有的。

  大家看到的花江峡谷大桥“横竖都是世界第一”并不是我们去刻意追求的,我们刻意去追求的是桥梁与环境人文的融合,从平塘大桥到花鱼洞大桥,再到花江峡谷大桥,都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我们为中国桥梁、为世界桥梁做出的贵州智慧。

  六安8标项目总工程师 刘豪

  大桥建成历时3年8个月,在高度和长度上均有突破,横竖都是世界第一,施工高峰期现场作业人数达2400人左右,每个层级的工作人员都在默默地为大桥的建成付出力量和智慧,为花江峡谷大桥的通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建设过程中创新采用智能缆吊系统、2000兆帕级高强钢丝等先进技术,获得授权专利21项,多项技术成果纳入国家桥梁建设标准,并且还首次采用北斗系统辅助施工,使大桥整体施工精度达到毫米级。大桥的两根主缆里藏着三根智慧缆索,通过应变型、温度型、湿度型阵列光栅光纤,对缆索的应力应变、温度、湿度进行实时监测,可对地震、大风等引起的受力变化进行预警,确保主缆内部湿度合理,防止锈蚀。

  我们在建造花江峡谷大桥的时候,参照当地布依族的头冠作为创作灵感,把桥塔设计成了头冠的形式,并且单独看其中一个桥塔是布依族头冠,但从大桥两岸的桥塔之间望过去,又有山门对开的感觉,就像在峡谷中行走。

  此外,我们在桥体观光的基础上,融入了蹦极、“步步惊心”、玻璃栈道、抗风稳定板打造的竞速跑道等极限运动,207米的观光电梯可直达云端咖啡厅,最终高度达800米,当人们登上咖啡厅,就是登上了目前人类建筑史上最高的位置,加上水幕灯光秀,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桥旅融合新体验,也让花江峡谷大桥成为贵州桥旅融合的新亮点。

  六安7标项目总工程师 刘盛涛

  从业25年,我在贵州修建了10余座桥梁,有杭瑞高速的北盘江大桥、遵义的乌江大桥,但最自豪的还是花江峡谷大桥。

  作为花江峡谷大桥关岭岸的负责人,在大桥建设之初责任就很大。我们直观地看花江峡谷大桥,就能发现关岭岸的主塔是整个大桥最高的主塔,它有262米高,比贞丰岸的主塔还要高近60米。

  虽然在大桥建成后看到外露的只有一个主塔,但是有大量的结构物是属于地下工程、山体工程,所以我们在建设关岭岸主塔时遇到了很多难点。

  一是关岭岸坡度特别陡,在隧道锚的位置,坡度达到70至80度的重坡,在如此陡的坡面上建造结构物,施工场地很受限,施工难度也很大,还处于花江大峡谷景区内,对项目用地和施工场地受限影响特别大。为此,我们采取了场地集成化,利用山的自然坡度建成台阶式的功能设施场地,最大限度保护了景区,降低了对山体的破坏;二是主塔,我们将高度262米高的主塔的整体施工划分了45个阶段,其中最大的施工问题就是要如何把混凝土运送到主塔上,为此进行了课题研究和多次试验,配置了山区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塔底到塔顶一次性泵送到底;三是隧道和隧道锚,主塔两侧的隧道呈45度倾斜,并且与隧道离得很近,仅有5.24米,相互施工干扰特别大,彼此的施工周期也很长,我们采用新的施工工艺,把传统中导洞施工方式改成了无中导洞施工,左右洞错步施工,施工互不产生干扰,施工风险有效降低,使施工进度大幅推进。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

来源:安顺新闻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科技   总工   大桥   峡谷   贵州   桥梁   总工程师   布依族   安顺   村寨   缆索   隧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