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特殊孩子都能绽放光彩——记澄城县阳光学校教师赵美蓉

坚守三尺讲台 潜心教书育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长期以来,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以教为业、以教为任、以教为乐,不断推动着渭南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为大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彰显新时代教师立德树人、潜心育人的崇高形象,讲好新时代育人故事,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市教育局联合本报特开设专栏,聚焦全市13位优秀教师代表,聆听他们的育人故事,感受他们的师者情怀……

9月8日,清晨,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校园,值班教师赵美蓉已早早在校门口等候着,她准确地叫着每个孩子的名字,亲切地和他们互道早安,这就是一个特教老师一天的开始。

赵美蓉,澄城县阳光学校教师,2010年,特教专业毕业的她回到家乡,走进了刚成立一年的阳光学校。作为学校第一批特教专业教师,她以青春为笔、以爱心为墨,辛勤耕耘在特教讲台,用点滴平凡故事,书写着特殊教育者的“不凡”。

初入阳光学校,她负责听障低段班教学,这时的听障孩子生活能力薄弱:不会洗漱、不懂整理,甚至没有基本卫生习惯。她俯身做孩子们的“生活向导”,手把手教孩子擦脸、扫地、整理书桌,从清晨的教室打扫,到午休后的头发梳理,再到夜间值班时洗头洗衣,她把生活技能融入每一个细节。

过了“生活关”,听障班的课堂,更是一场知识传递的“攻坚战”。赵美蓉的课堂里,夸张的口型、熟练的手语、丰富的表情从不缺席。一个“妈妈”要示范几十遍,一句“老师好”需拆解成动作与眼神,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手臂发酸是常态。但只要听到孩子模糊的问候、看到手语“谢谢”,所有疲惫便化为欢喜。小凡主动问好、小宇安坐5分钟、小悦回应指令……这些细碎的进步,都是她坚持的力量。

面对“特教只需管安全”的误解,赵美蓉坚信特殊孩子更需高质量课堂。针对专注力低、情绪波动大的培智学生,她探索游戏化教学,课前用小律动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中利用绘本、希沃白板、蒙氏教具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体验、感知知识与技能,最后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学会放松,情绪逐步稳定。这样小步子多循环,学生逐步适应学校生活,有效落实了生活化教学。教学中,她还提出了以游戏闯关为载体的培智学生评价方案,涵盖三大领域十个考核点,学生在快乐的游戏闯关中,感受到了友谊与快乐,技能得到训练。

同时,针对重度残疾、无法到校就读的学生,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赵美蓉也加入了送教团队,带领团队老师学习康复、音乐、运动知识,为每个孩子制定合适的送教方案。经过不懈努力,送教学生的各项能力和身心都得到了发展,有的学生从闭口不说到牙牙学语,有的学会了简单的表达,有的从生活不能自理到学会了穿衣、吃饭,重返校园。

“特教需爱心,更需专业”,这是赵美蓉多年工作的感悟。她先后赴西安、苏州、广州学习先进理念,将“生活化教学”“个别化教育”融入课堂;积极进行特教教研,开展教学研讨;她还走进其他兄弟特校上示范课、作教研报告,分享教学经验。

十五载过去,赵美蓉从年轻教师成长为特教骨干。有人问她是否后悔选择特教,她笑着说:“孩子从不会说话到喊‘老师’,从不能自理到自己穿衣,这份感动就是最珍贵的荣耀。”

如今,赵美蓉仍坚守一线。在特教这片沃土上,她继续践行诺言——让每个特殊孩子都能绽放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育儿   澄城县   光彩   孩子   教师   阳光   学校   赵美蓉   特教   学生   课堂   老师   手语   教师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