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大家牢记:1要躲,2不做,3要吃,平安入秋

导语:8月7日立秋,大家牢记:1要躲,2不做,3要吃,平安入秋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时间过得真快,7月已经进行到了后半程,而到了8月7日,就是立秋节气了。提到立秋,我们就会想到飒飒秋风、云淡天高……眼下的炎热潮湿,更让我们对暌违已久的秋风增添了一份思念……

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为立秋。立秋于每年公历8月7至9日交节。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揪敛,有收敛之意。“收敛”表现在天气变化上,意味着随着立秋到来,降水、湿度、温度等开始趋于减少或下降,而收敛一词表现在自然界,则是呈现出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的转变。

立秋,从古至今都是很受重视的节气,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同时,立秋节气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

农人要趁立秋做好整地、施肥的准备、还要“晒秋”、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

立秋的传统习俗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古时民间有祭土地,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摸秋等民俗活动。人们通过传承这些千年不辍的传统民俗迎接立秋的到来。

古人在立秋的物候变化中以微见著,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鸣。

不难想象,立秋节气的这十五天,从开始的有凉风相伴,再到可见植物上的露水,接下来的蝉鸣声声,虽然还是不绝于耳,却已透露出了悲秋的情绪。种种迹象表现,天气将会越来越凉快,真想到那个时候能响亮亮地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想归想,还是得回到现实来看,立秋只是节气意义上的秋天的开启,并非气象学上的入秋。毕竟,立秋是揪着“三伏”尾巴到来的节气。

正如老话说的“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立秋时,还可能会出现暑热天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老虎”。

今年立秋节气交节时间为:8月7日13点52分左右。这天对应的农历时间为闰六月十四,今年的立秋节气非常特殊。

首先,今年的立秋现身于闰六月,闰六月的出现,是因为在2025年农历六月后的月份缺少中气处暑,所以需要在六月后设置闰六月,以达到置正的目的。所以,闰六月可以理解为七月,因此今年属于晚立秋,加之今年又是下午立秋,更加强化了晚立秋的确立。

“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死牛。”可见今年立秋时节,变凉快并非一蹴而就,由热转凉的变化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正所谓:天人合一,更显从容。立秋时节,人体的调节同样要遵循自然规律。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都应该以养收为原则。

8月7日立秋,提醒大家要牢记:1要躲,2不做,3要吃,平安入秋!这里说的就是立秋节气的注意事项和立秋的传统习俗,都是指什么呢?建议提前了解。

立秋1要躲:躲秋

民间有老话说:“立秋不躲秋,秋冬是非多。”立秋“躲秋”的习俗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这个习俗蕴含着老祖宗对人们身体健康与顺应时节的谆谆告诫。

今年立秋节气将于公历8月7日悄然而至。古人认为立秋时节,气温由热转凉,早晚温差逐渐变大。如果不注意调养的话,就很容易引发身体上的问题,想要顺利入秋可就难了。

“躲秋”,强调的是顺应时节变化,避免在季节交替时因气候变化而给自己带来麻烦。

“躲秋”并不是说立秋当天要全天闭门不出,老话说“立秋躲一辰,万事都顺遂”,意思是说在立秋节气交节气的前后各一个时辰留在家中,保持安静。

今年立秋的时间是:8月7日13点52分左右。我们只在此时间前后各一个小时待在家里就可以。

这不得不让我们敬佩老祖宗的生活智慧。为什么这么说呢?

躲秋的这段时间恰恰是正午时段,此时温度高、紫外线强度高,此时我们就应该避免外出。虽然立秋节气说明秋天到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的秋天已经到来,暑热之气还不可能立刻消退。“秋老虎”的威力也不容小觑。

看来我们还是应该记得老祖宗的这个教诲,立秋躲秋,顺遂入秋,平安过秋天。

立秋2不做:

不熬夜

8月7日就要立秋了,那么立秋开始我们作息上要注意什么呢?立秋节气不能做什么呢?首先不能熬夜。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是什么意思?

秋季的这三个月,是万物收获、开始收敛的季节。暑气渐退,凉意渐起,地气变得明净。此时人们应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古人认为立秋后应早睡早起,早睡可顺应阳气的收敛,而早起顺应正气的舒达。如此可以使人神采奕奕,避免秋天的萧瑟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提醒大家,立秋节气开始,不可以熬夜,晚上9至10点入睡,早晨5至6点起床,这样才能让我们缓解秋乏,别大意了。

不生气

为了迎接8月7日将要到来的立秋节气,我们除了在作息上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还有一件事不能做:不能生气。

这个立秋的忌讳在《黄帝内经》关于秋三月的描述中也有详细的描述:“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如何理解?

在秋天里,要使我们的心志祥和宁静,以缓和秋凉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要收敛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心情,这才是与秋气相应调养内收的方法。

秋季是自然界万物成熟的季节,此时养生应该注重收敛,当然我们的脾气也要有所收敛。

立秋3要吃:

吃肉

立秋节气,民间还有“贴秋膘”之说。古时候,人们以农耕为主,因为农活非常辛苦,消耗很多,再加上整个酷暑的煎熬,人们都会日渐消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苦夏”。瘦了当然需要补回来了,所以人们会在立秋这天吃些好的,即便是不富裕的家庭,也会在这天炖肉、排骨或肘子来吃,希望家人身体结实健康。

立秋贴秋膘的食俗千年不辍,既能大饱口福又有美好的寓意,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现代人本不缺乏营养,尤其是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我们的脾胃还是比较弱的,所以秋膘贴得不要过猛,要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从立秋开始,可先吃些营养易吸收的食物,比如:海鲜、禽蛋或豆类食材。只有科学均衡贴出的秋膘才能让我们平安顺利过秋天,否则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

吃西瓜

立秋节气吃什么?当然不能少了吃西瓜了。

立秋吃西瓜名曰:啃秋,又称咬秋,是我国立秋时节的民俗活动之一。清朝《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说:“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据记载,立秋吃西瓜的习俗源于明代,相传有人通过食用西瓜治愈了身体不适,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在入秋这天吃西瓜以求身体健康,平安度秋,久之形成习俗。

吃桃子

立秋“咬秋”除了吃西瓜以外,在我国很多地方还有吃秋桃的习俗。

按照传统,立秋当天,人们会食用秋桃,并将桃核保存至除夕,投入火炉焚烧成灰烬。按老人的说法是,立秋吃桃子寓意可以“逃避”不好的事情,一年都健康。可见,立秋吃桃子的习俗兼具迎接秋季的节令象征与祈福的文化内涵。

立秋吃桃子除了直接空口吃,还有什么吃法呢?我分享给您一道桃子的新吃法,还搭配了适合初秋季节的其他食材比如:银耳、桃胶和莲子,可谓应季而食。

立秋啃秋推荐食谱【秋桃银耳桃胶羹】

桃胶至少泡发6个小时,中途可以换一次清水,清洗干净。

银耳泡发2小时后清洗干净,将其撕成小块儿和莲子、桃胶一起倒入砂锅里。

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煮45分钟。

把桃子清洗干净,去核切成小块,和适量的冰糖倒入锅中煮5分钟即可。

有关“立秋节气的注意事项”就先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再次提醒大家:1要躲,2不做,3要吃。8月7日就是立秋了,在这里,衷心祝愿看完文章点赞、评论、转发的朋友平安入秋!感谢大家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养生   日立   入秋   平安   立秋   节气   桃胶   习俗   桃子   西瓜   时节   秋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