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后,“牛”了两个多月的港股科技就开始走下坡路,4月3日因贸易因素导致的下跌后,相关标的几乎已经回吐了全年所有的浮盈。此情此景,不少人回忆起了过去几年港股的情景,开始忧虑现在要不要“跑路”。
其实,中概资产于去年就已跨过“寒冬”,往后看,或许仍有上升空间。至于短期外部因素所导致的调整,或许危中有机,像阿里巴巴,短期就在贸易因素中获益,昨日逆市上涨了3%。
一方面,内部因素才是互联网企业的支撑。
本轮令中概互联网板块大幅下挫的,其实是外部贸易因素,但具体来看,互联网企业的基本盘其实都在国内,外部的业务占比并不是很高。
再叠加国内刺激政策频繁出台,像京东就出了2000亿的出口转内销的补贴,还有经济复苏下的人们消费欲望的修复,互联网板块的未来是有业绩支撑的。
以全球中国互联网指数为例,其2025年的业绩预测就颇为乐观,无论营业收入还是归母净利润的增速,均有望超过20%。
还是以阿里巴巴为例,其短期的上涨可能是因为强出口因素导致,但拉长视角看,市场对其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增速看到了65%,业绩上也是有强支撑的。
另一方面,估值顺风期终会到来。
最近,因为美“再通胀”的影响,导致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不断压降,再加上鲍威尔多次在公众场合喊话称,不会因为市场的下行而改变货币政策方向。
这就对全球资本市场形成了估值压制,尤其是中概互联网这类利率敏感性资产。但降息是历史的大趋势,中途无非改变降息频率和力度,但大的方向是很难改变的,所以,中概互联网资产估值方面的因素,在未来还是会迎来顺风期。
总之,中概互联网资产,长期依旧有着业绩和估值两个方向的利好做支撑,那么面对短期外因导致的回调,我们或许可以乐观一些。
而像中概互联ETF(513220)这样聚焦中概互联网资产的指数类标的,近期可能就已经再次进入“击球区”。我是已经分批加了多次仓,在近期磨底过程中还会择机再上上仓位,只有在低位多“播种”,才能在将来多“丰收”。
作者:钱袋侦探社
本文源自金融界
更新时间:2025-04-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