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左权女儿左太北,携儿女祭奠父亲,手捧鲜花缅怀逝者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42 年 5 月,山西辽县的十字岭硝烟弥漫,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掩护总部机关突围时壮烈牺牲,年仅 37 岁。

此时在延安的窑洞里,他两岁的女儿左太北正嗷嗷待哺,左权的妻子刘志兰正抱着女儿念着丈夫的家书。

左权出身贫寒,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县立中学读书期间,他广泛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从中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心由此燃起改造社会的强烈志向。

1924年春天,左权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之后转入黄埔军校深造,次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征程。

左权作战勇猛、智谋过人,赢得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高度赞赏,周恩来评价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也称赞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紧张的战斗间隙,左权还常常抽出时间给家人写信,字里行间满是对妻子刘志兰和女儿左太北的深深牵挂。

1939年4月16日,34岁的左权和22岁的刘志兰步入婚姻殿堂,他俩是经人介绍相识相恋的,感情基础不算深厚,本就需要时间来相互了解、增进感情。

但当时他们身处抗战前线、八路军总部,局势紧张、工作繁重,结婚后,两人片刻都没耽搁,迅速投身到各自的工作中,这场前线婚礼后,根本没有蜜月可度。

1940年5月,女儿左太北在八路军总部医院诞生了,巧的是,同年8月百团大战就要打响,左权作为这场关键战役的主要策划者,此时工作异常繁忙。

为了集中精力于抗战事业,为了刘志兰的前途考虑,左权让妻子刘志兰带着仅仅三个月大的女儿离开太行山前线,回后方延安。

这张照片是尚在襁褓中的左太北,小脸稚嫩可爱,一双眼睛在左右看着,嘴巴好像是在笑,看起来充满了天真。

百团大战前夕,左权忙于战斗准备和部署,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抽空去看望刘志兰母女。

妻子抱怨他许久不来探望,左权没有辩解,默默拿起炕头上的脏尿布,到河边洗净晾好,又端起碗细心地给女儿喂米汤。

等妻子气消了,他才耐心地向妻子说明当下的时局和前线状况,妻子听后破涕为笑,之后,左权为妻子安排好前往延安的事宜,便匆匆返回前线,一家三口就此分开。

在即将分别之际,左权抱着女儿拍下了一张照片,在他存世的所有照片里,这一张的他露出了极为难得的笑容,那笑容里尽是温柔与对女儿的宠溺。

小左太北乖乖地依偎在爸爸怀里,一旁的妻子刘志兰温婉文雅,夫妻俩笑得无比灿烂,这一刻,时光好似凝固,成为了永恒的美好。

左权离开的18个月里,心里一直装着妻女,他总共给妻子写了11封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对妻子的深情挚爱,以及对女儿的深深牵挂。

他每月津贴只有5元,但只要有机会,就省吃俭用把钱攒下来,托人带给刘志兰,还惦记着给女儿买花布做漂亮衣服、织暖和的毛衣。

在家书里,他一边温柔地宽慰独自带娃辛苦的妻子,一边仔细询问女儿的情况,像“手脚没有冻坏吧?之前寄的小棉衣能穿吗”这样的话语,尽显细腻父爱。

1942年5月21日,左权像往常一样给妻子写信,可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他壮烈殉国前,留给爱妻的最后一封饱含深情的信。

左权壮烈牺牲的消息传来,三军上下悲痛万分、泪洒当场,那一年,左太北在延安洛杉矶幼儿园过着纯净的童年生活。

她还差两天才满两周岁,正牙牙学语的她,还没来得及当面喊一声“爸爸”,就永远失去了这个机会,这成了她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太北”,寓意着太行山北部,这里是左权曾指挥百团大战的地方,他牺牲的十字岭也位于太行山。

在之后79年的漫长岁月里,左太北见证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目睹了新中国成立的辉煌,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巨大变迁。

可她经历了世间诸多美好,却唯独没能亲身感受父亲左权的人生,那份父爱,永远留在了回忆里。

左太北在延安保育院的窑洞和马背上的“红色摇篮”里度过了童年时光,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进入北京八一小学、北京师大女附中读书。

1960年,她考入由父亲青年时代好友、入党介绍人陈赓创办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1952年6月1日,年仅12岁的左太北有幸来到中南海,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十分亲切,主动拉着左太北一起合影留念。

坐下交谈时,他又特意把左太北拉到离自己最近的沙发上,原来,左太北的父亲左权1930年从苏联回国进入苏区后,便一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二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延安保育院时期的左太北

从哈军工毕业后,左太北主动要求到国防科委工作,从事导弹研制,同事们只知道这个不爱说话的女工程师工作格外拼命,却不知她是在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1982年,左太北带着女儿左湘和儿子沙峰,来到左权县十字岭左权将军殉国的地方,他们在此拍下一张照片。

照片里左太北手捧鲜花,穿着简单又朴素,看上去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脸上还带着些疲惫,两个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一脸天真稚嫩,一同祭拜左权将军。

左太北(后左二)和母亲刘志兰(前左三)等亲人

之后的左太北投身到了航空航天领域的工作中,她对待工作极为认真,尽职尽责的态度让人印象深刻。

当时,雅安的291厂遭遇了难题,城市道路修建要穿过厂区,这一施工直接破坏了工厂的供电系统,生产瞬间陷入困境。

左太北和彭德怀夫人浦安修

可当时三线企业普遍经营艰难,291厂根本拿不出钱来新建变电设施,只能向国家发出求助信号,当这份带着工厂焦急期盼的报告送到左太北手中时,她心急如焚。

左太北立刻行动起来,迅速组织人员到现场调研,仔细核实每一处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之后,她马不停蹄地向上级汇报,积极申请投资,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她四处奔波协调各方资源,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供电问题终于得到了最快、最有效的解决。

父亲的优秀品格如同一盏明灯,深深影响着左太北,她从小就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时刻牢记自己是左权的女儿,绝不能给父亲丢脸,要对得起党的悉心培养。

左权将军移灵邯郸,左太北和母亲

左太北为人十分质朴,从不拿“将门之后”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时任中航一集团计划部副部长的丁云祥曾和她桌对桌办公,却从未听她过多提及自己的身世。

对待工作,左太北脚踏实地,从不说大话、喊口号,总是默默奉献。

有一年,在进行一项紧张的对外谈判时,领队丁云祥临行前意外摔伤,焦急的他向左太北求助,左太北没有丝毫犹豫,果断顶替了丁云祥,尽管她对那块业务并不熟悉。

在计划局工作期间,左太北的忙碌身影常常成为大家眼中的一道风景,夜幕降临,别人都已下班回家,她却常常拖着行李箱匆匆回到办公室,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左太北

她积极上进,总是主动下基层调研,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也时常陪同领导出差处理外事工作,面对紧急任务,她从不推脱,说走就走,毫无怨言。

生活中,左太北十分简朴,对个人待遇从未有过任何要求,领导看到她居住条件简陋,曾提出为她改善住房,却被她婉言谢绝了。

左太北

她觉得,能有个地方住就足够了,没必要在住房上过多讲究,临近退休时,左太北被调入中航二集团规划发展部。

此时的工作不像过去那么繁重,年轻同事们都劝她别太累着自己,但她并未因此松懈,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信息储备,紧跟时代步伐。

左太北

刘志兰在逐渐走出丈夫左权牺牲的伤痛后,开启了新的生活,重新组建了家庭,建国初期,她积极投身工作。

在北京市委党校担任党委副书记,之后工作调动频繁,又前往包钢担任设计院党委书记,1963年,她来到太原,出任山西省委农工部副部长。

晚年刘志兰与浦安修

1992年,刘志兰不幸病重住院,左太北守在母亲身边陪伴多日,在与母亲交谈时,左太北从母亲的话语中感受到,母亲觉得自己这一生该做的事都已做完。

癌症还是无情地夺走了刘志兰的生命,她没有选择去邯郸烈士陵园与左权相伴,而是将自己的骨灰埋在太原一棵普通的松树下,没有立任何标志,仿佛希望自己能如轻烟一般,静静地消逝在这世间。

与父辈们热血激昂、惊天动地的奉献相比,左太北的人生或许显得朴实无华。

但她始终坚守着一颗忠贞爱国的初心,默默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19年6月25日,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航空人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79岁,走完了她充实而光辉的一生。

参考信源: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两代人的初心传承——怀念左太北同志2019-07-08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左权:烽火岁月家国情2016年05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9

标签:历史   左权   逝者   儿女   父亲   鲜花   女儿   妻子   工作   延安   太行山   母亲   前线   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