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是毛主席的小女儿,她在年事已高后,便产生了购买代步工具的想法。
这天她前往某个车行挑选三轮车时,车行老板竟执意拒收车款,并当着李讷的面表示:“毛主席的女儿来我这里购车,是我的荣幸,我还怎么好意思收钱呢?”
车行老板的态度让李讷很是无奈,眼看他实在不肯收钱,以至于到最后买车的事也只好作罢。
1965年,在完成在北京大学的学业后,李讷开始了她在《解放军报》社的任职,初任编辑一职,由于她工作勤恳,短短数年间,她便在社内脱颖而出,被擢升为《解放军报》的总编辑。
1970年,李讷与一名人称小徐的年轻服务员结了婚,婚后育有一子,那时候的李讷还很年轻,对将来的婚姻生活心怀憧憬。
可没过多久,两人就因为观念差异渐生嫌隙,日常相处中摩擦频发,彼此间的沟通也愈发困难。
她虽然多次尝试挽救婚姻,然而她的种种努力都未能奏效,最终这段感情也只能以分开告终。
离婚以后,李讷只能独自一个人抚养孩子,不仅情绪上陷入了低谷,而且经济上也一度非常困难。
好在毛主席得知她的困境后,特意用自己的稿费补贴她,让她度过了难关。
1976年,命运多舛的李讷再次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变故,这一年9月,她的父亲毛主席因病去世了。
丧父之痛与婚姻失败的双重打击,使李讷的精神世界笼罩着浓重阴霾,而在这种双重打击下,最终促使她做出主动辞去所有职务的决定。
可辞职的决定很快便给她带来了现实困境,由于收入来源骤然中断,而且还需要照顾孩子,使得她的经济状况日益窘迫,经常入不敷出,好在她的姐姐李敏经常给她塞钱,才让她的生活不至于那么窘迫。
几年过去了,李讷逐步走出人生低谷,重拾生活节奏,到了八十年代,她复出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任职,重新开始了工作。
作为姐姐,李敏始终关注妹妹的境遇,在她看来,年富力强的妹妹完全具备开启新人生的可能性,因此,她常以姐姐的身份对李讷循循善诱,劝慰妹妹释怀过往,拥抱新的感情。
在李敏等亲友的劝解下,李讷逐渐转变心境,重燃对婚姻的期待,到了1985年,已经45岁的李讷总算再婚了,结婚对象是王景清。
王景清早年曾担任过刘少奇同志贴身警卫员,李讷和他早年就因为因工作渊源认识了。后来在韩桂馨的牵线搭桥下,两人走到了一起。
八十年代中期,李讷与王景清结为夫妻后,生活渐趋圆满,身为丈夫的王景清更是在婚后一直对她非常照顾,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对她的关怀始终都是无微不至的。
因为李讷体质较弱,经常需要住院调养,王景清于是使主动承担起了家里的所有家务。每当她需要住院看病,王景清更是全程陪护诊疗,而且还会早起到医院挂号。
在王景清的陪伴下,李讷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她之前经历了不少波折,现在总算找到了一个可以安心依靠的港湾。
李讷步入晚年,由于身体抱恙,足不出户已成为常态,与长姐李敏的见面也因此变得寥寥。然而,每当姐妹重逢,她内心总会非常喜悦,那份久违的亲情在每一次的相见中愈发显得珍贵。
也正是由于晚年时的李讷身体欠佳,这才有了购买代步工具的念头,于是便和丈夫王景清踏进了一家车行,希望挑选一辆合适的三轮车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
由于车行老板一眼便认出她的身份,于是激动地表示:“能为毛主席的女儿服务,是我莫大的荣幸,这辆车,我坚决不收钱,就当作一点心意吧。”
尽管李讷坚决地要求付钱,可是车行却怎么也不肯收钱,反而满脸诚恳地说:“李讷同志,您可是伟人的后代,这不一样的。在我们心中,您父亲就是我们的骄傲,这钱说什么也不能收。”
在她看来,父亲教导他们兄弟姐妹要自力更生,不搞特殊,所以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份就接受特殊的照顾。
眼看车行老板不肯收自己的钱,李讷只好放弃了在这里买车的想法,从而坚守了自己的原则。
李讷的晚年,过得十分平静,更不愿成为媒体的焦点。然而,外界对她的关注从未因此而减退。
有人说,现在的她和毛主席的轮廓越来越相似了,可尽管如此,李讷依然保持着淡泊名利的态度,坚持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