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他是个在中国讲座时被学生围得水泄不通的英国人。他讲中国的时候,眼神比中国人还认真。他在书里写道:“我始终搞不明白,一个国家怎么能几千年都不散。”
他叫马丁·雅克,英国人,剑桥毕业,写了《当中国统治世界》。可他真正想弄懂的,不是中国有没有可能统治世界,而是,中国为什么一直没碎。
分裂过,战争过,改朝换代一茬接一茬,跟西方历史比起来,中国的灾难不见得少。但有一点,它始终没变:总会重新统一。马丁·雅克说,他看过太多伟大的文明从地球上消失。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罗马帝国,哪一个不是曾经辉煌?可今天这些地方,不是成了博物馆,就是成了旅游景点。唯独中国,还活着,还一口气活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到底为什么?他搞了几十年,都没搞明白。这个问题,他问过自己无数遍,也问过无数中国人。他说:“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一辈子。”
但中国人听完却只是淡淡一笑:“这有啥难的?”可就是这个“有啥难的”,在西方学术界,是个解不开的谜。

马丁·雅克不是那种对中国只有好奇的学者,他是真的钻进去了。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书写得不多,但每一本都掷地有声。
他不是第一个注意到中国“统一惯性”的人,但他是第一个说出来“文明型国家”的西方人。他说中国不是普通国家,是一个“文明伪装成国家”的存在。
这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借用了美国汉学家白鲁恂的说法。简单讲就是,西方的国家靠的是制度、法律、宗教,还有一点点民族血缘。

但中国的国家,是靠文化、文字、历史和一次次的认同感撑起来的。
他举过一个例子,说你去问一个意大利人,他不一定知道自己祖先是罗马人。但一个中国人,即使住在新疆,说话带口音,也敢拍拍胸口说:“我祖上是炎黄子孙。”
这种认同感是怎么来的?马丁·雅克说,他翻历史时吓了一跳。原来“中国”这个词,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了。

青铜器上的“宅兹中国”,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文明核心。换句话说,“中国”从一开始,就是文化认同,不是地图上的一块地。
而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把“书同文,车同轨”写进制度之后,“中国”才彻底从地理升到了国家,从国家升到了文明。从那一刻起,统一就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个默认状态。
当然,光靠文化认同是不够的。马丁·雅克也研究了中国的地理,说实话,这也是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地方。他说:“这个国家天生就是统一的命。”

你看中国的地图:东边是太平洋,西边是高原,北边是戈壁沙漠,南边是茂密丛林。你说哪一个方向能轻易打进来?相反,内部的河流,黄河、长江,把东西南北串成了一根绳。
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大运河、都江堰。水利一修,粮食能运,统治成本就低了。国家就像一台机器,越修越顺,越顺越统一。
马丁·雅克感叹说:“在欧洲,一个国家控制不了几百公里的地盘。但中国,几千年前就能从北到南调兵遣将。”

最让他震撼的,是中国的制度设计。他研究过秦朝的郡县制,也看懂了汉朝的“推恩令”。他说:“西方是靠贵族维系国家,中国是靠制度打碎贵族。”
尤其是科举制度,他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它打破了血统,把“读书人”变成了国家的骨架。
你可以出身寒门,但只要能考中进士,你就能进入国家的权力中枢。这样的制度,让中国的官僚体系变得可控而高效。更关键的是,这套制度在统一意识形态上起了巨大作用。

你去看唐宋明清,哪一朝不靠儒家撑场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一句空话,是一整套治理逻辑。
它让老百姓知道,国家和家庭是一回事。国家乱,就是家乱。家要稳,国家必须统一。马丁·雅克说,中国的统一不是靠压出来的,是靠写出来的。
这个“写”,就是汉字。他第一次来中国,发现一个神奇的事:山西人和新疆人说话听不懂,但写出来的字能看懂。他说:“我第一次觉得,汉字不是文字,是国家的操作系统。”

这是西方国家做不到的。他们的语言一变,国家就散。拉丁语一没了,罗马帝国也跟着散了。可中国,哪怕朝代变了,汉字和文化还在。文化一在,国家就有回归的可能。
民族问题,他也研究过。他发现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方式,和西方完全不同。西方是隔离、标签、分权;中国是融合、吸收、同化。
他特别提到了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也提到了元朝和清朝的科举制度。他说:“西方的民族融合是靠血统,中国是靠文化。”

甚至连战争和联姻,在中国历史中,都是民族融合的工具。他举了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凉州会盟这些例子,说这些不是简单的政治操作,更是文化输出和认同重建。
到了现代,马丁·雅克更看不懂了。他说:“我以为这个国家在信息时代会松动,但它反而更紧了。”
他看过中国的高铁,看过南水北调,看过特高压电网。他说这哪里是基础设施?这就是国家统一的钢筋骨架。他问过自己:“为什么其他国家修不出来?”答案很简单:没这共识。

他还看了中国的教育制度。他发现,不管哪个省的教材,都会教“中华民族一家亲”,都会讲“国家统一是历史主轴”。他说:“这不是洗脑,这是认同再生产。”
写到最后,马丁·雅克说了一句让中国人听了都不太好意思的话:“中国靠的不是枪杆子,是文化、制度、地理和历史的惯性。”
他承认,西方学者太久没懂中国。他们总是用西方那一套去套中国,可中国不是一个国家,它是一个文明,一种生命力,一种跟土地、人民、时间绑在一起的存在。

他说他还在研究,还在找答案。但他也明白,也许这辈子都搞不懂了。因为他不是中国人。
但他知道,这个国家,只要文化不断、土地不裂、人民不散,就不会碎。
这就是他的结论,中国不是一个随便能被打散的国家。因为它不是现代国家的逻辑,而是文明延续的结果。西方人看不懂的,不是中国的现在,而是中国的前世今生。

他始终想不明白的,是中国人觉得理所当然的。
这大概就是中国的底气:它从来不是靠一个人、一个皇帝,甚至不是靠一段历史,而是靠一整套无法复制的文明逻辑。
而这个逻辑,早已刻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