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称美股太贵,AI巨头一夜蒸发千亿,2025年最大黑天鹅起飞

你敢信吗?就在昨晚,美联储让全球资本市场瞬间变天!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美股交易大厅的屏幕被一片红色吞没。鲍威尔一句“美股估值太高”,直接引爆市场恐慌,道指跳水,纳指崩跌,英伟达、甲骨文等科技巨头市值像雪崩一样蒸发上千亿美元。

更吓人的是,这波下跌不是偶然,而是2025年最大“黑天鹅”正式起飞的信号!

你以为降息是救市?错!鲍威尔明明白白说了:货币政策“仍具限制性”。这意味着什么?降息只是障眼法,真正的紧缩还在后头!

根据CME“美联储观察”工具的数据,市场对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高达93%,但鲍威尔的表态暗示,美联储的决策将完全由数据驱动,而非市场情绪。

更值得玩味的是,鲍威尔特别强调关税对通胀的潜在影响可能持续“几个季度”,甚至延续到2026年。

鲍威尔的沟通策略,简直是一门行走在钢丝上的艺术。他并非前后矛盾,而是在刻意制造一片战略性的模糊地带,用自相矛盾的表述,为自己保留最大的政策腾挪空间。

就在不久前,美联储才刚刚实施了降息,市场普遍认为宽松的大门已经打开。可转眼间,鲍威尔却又在罗德岛强调,当前的货币政策“仍略有限制性”。这记组合拳,彻底打破了市场对于宽松周期开启的线性思维,凭空制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他到底想干嘛?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对于棘手的关税问题,他的表述更是堪称“双重人格”。他先是安抚市场,称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只是“一次性的”、“相对短暂的”。这让不少人松了一口气。

可他紧接着又话锋一转,暗示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几个季度”,甚至一直拖到2026年。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被精明的分析师解读为:他在为未来通胀万一失控时,重新举起紧缩大棒预留伏笔。

更微妙的是政治与独立的纠缠。他公开宣称,货币政策的制定绝不会考虑“党派政治因素”。这番话听起来义正言辞,但在临近大选的背景下,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政治智慧的“独立宣言”,被普遍视为对特朗普政府潜在干预的强硬回应。

他既要警告市场的狂热,又要防止全面的恐慌。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幕:他一边用“估值很高”的严厉措辞给市场泼冷水,一边又立刻补充说,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风险并不高,银行体系资本充足,家庭的财务状况也相当健康。这就像一位外科医生,试图在不惊动病人的情况下,精准切除肿瘤。

鲍威尔抛出的矛盾信号,让整个市场彻底分裂了。不同的玩家,就像戴上了不同颜色的眼镜,只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并据此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行动。

对于手握大量股票,尤其是科技股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听到的是警钟长鸣。鲍威尔那句“估值过高”的警告,如同一把利剑,直刺此前AI狂热叙事的心脏。市场开始重新审视那些被捧上天的AI巨头的商业模式,甚至有人开始将其与当年的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

英伟达和甲骨文的股价暴跌,正是这种“恐高症”的直接体现。此前有多疯狂,现在的回调就有多痛苦。

然而,在利率期货市场,人们听到的却是另一个故事。那里的交易员们,更多地捕捉到了经济疲软的信号。鲍威尔亲口承认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实质性疲软”,缺乏应有的“活力”,再加上美国GDP增速已经放缓至1.5%,这些都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降息的幻想。

即便鲍威尔的言辞听起来偏向鹰派,但根据CME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对10月份再次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概率,一度高达93%。他们坚信,经济的现实会逼迫美联储继续放水。

而那些更老练的“聪明钱”,比如对冲基金,则在这两种极端情绪之间,上演了一出现实的“乾坤大挪移”。他们既看到了科技股摇摇欲坠的高估值风险,也预判到经济放缓的大趋势。

于是,一场资本的迁徙开始了。资金开始从被高估的科技板块悄然撤出,转而流向能源和消费必需品等更具防御性的板块。这是一种典型的避险轮动,也是对鲍威尔模糊信号最理性的回应。

无论鲍威尔的言辞多么巧妙,都无法掩盖一个残酷的现实:美国经济的核心指标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内在冲突。这些冲突,才是美联储真正“走钢丝”的根源所在。

就拿就业市场来说,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完全是两个世界。官方的失业率维持在历史低位,这给了鲍威尔强调经济强劲的底气。但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企业招聘活动明显放缓,整个市场缺乏“活力”。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感受则更为直接。他们觉得工作岗位越来越不稳固,身边的年轻人找工作越来越难。薪水的涨幅,远远追不上食品、房贷等生活成本的上涨速度——毕竟,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的同比涨幅达到了2.7%,核心数据甚至更高。这种“宏观强劲,微观脆弱”的撕裂感,正是社会普遍焦虑的根源。

再看金融稳定。鲍威尔一再强调银行体系稳健、家庭财务健康,试图描绘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然而,市场仅仅因为他几句警示性的话,就发生了剧烈震荡。这恰恰暴露了投资者信心的极度脆弱,他们高度依赖美联储的口头安抚,就像婴儿离不开奶嘴。这种所谓的“稳定”,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而非内生的坚韧。

最后,是甚嚣尘上的“AI革命”与增长乏力的现实脱节。市场为AI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似乎新一轮的生产力革命就在眼前。可现实呢?企业因为政策的不确定性,在招聘上持观望态度。GDP增长乏力。AI自身的发展,甚至还面临着算力能耗和能源短缺等现实瓶颈。

鲍威尔虽然否认AI是导致当前招聘放缓的主要原因,但这种宏大叙事与骨感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无疑加剧了市场的不安与迷茫。

说到底,鲍威尔的矛盾修辞术,并非他个人的选择,而是美联储在通胀、就业、经济放缓和政治压力这几颗鸡蛋上跳舞的必然产物。他的讲话没有提供任何明确的答案,反而将整个市场拖入了一个更加复杂的“猜谜游戏”。

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普通民众的讨论焦点,正从单纯关注股市的涨跌,转向更全面的“资产配置”思维。这反映出,无论是专业投资者还是普通人,都在被迫适应一个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新环境。

美联储的钢丝还要继续走下去。市场的每一次起落,都是对这些深层经济矛盾的真实映射。最终,决定未来走向的,不会是任何人的言辞,而是冰冷的数据和不容辩驳的现实本身。下一个黑天鹅,或许已在不远处起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财经   鲍威尔   巨头   市场   现实   通胀   言辞   经济   数据   不确定性   关税   信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