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十大考古: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史前王国”

1936年,考古学家施昕更在浙江余杭良渚镇偶然发现黑陶片,拉开了这座“史前王国”的探索序幕;而真正让其震撼世界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持续数十年的系统性发掘——如今的良渚遗址,已不是孤立的遗址点,而是由古城、水利、墓葬、祭坛构成的庞大文明体系,用实物铁证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

它的“硬核”首先体现在史前水利工程上。在古城外围,考古团队发现了由11条水坝组成的水利系统,距今约5300年至4500年,是目前全球已知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这些水坝分为“高坝”和“低坝”,既能拦截山洪、调节水量,又能通过渠道为古城供水、灌溉农田,其设计理念与工程规模,足以证明当时已形成拥有统一规划、组织大量人力的权力机构——这正是“早期国家”的核心特征。

而玉器则是良渚文明的“精神图腾”。在反山、瑶山等贵族墓葬中,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精美玉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玉琮”与“玉璧”。玉琮外方内圆,表面雕刻着简化的“神人兽面纹”,被认为是沟通天地、象征权力的礼器;玉璧体型硕大、制作规整,常与玉琮配套出土,代表着墓主人的财富与地位。这些玉器不仅工艺精湛——部分玉琮的孔径仅数毫米,需用线切割技术缓慢雕琢,更形成了一套严格的使用制度,印证了当时社会已出现明确的阶级分化与礼仪体系。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其“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基础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从此,“中华五千年文明”不再是文献中的模糊概念,而是能通过水坝的夯土、玉器的纹路、古城的格局,被触摸、被见证的真实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历史   王国   史前   实证   中华   遗址   新中国   文明   古城   玉器   水坝   墓葬   水利工程   世界遗产   水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