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海报新闻、大象新闻、长江云新闻、中国经营报】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星光情报站
编辑|星光情报站
不知何时起,双十一从原来的“光棍节”衍变成了全民购物的狂欢节。

往些年的这个时候,一众网友早已加入了“养猫”、“盖楼”等活动。
只为在双十一当天,以超划算的价格拿下“购物车”。

然而,今年双十一还没到,却出现了三种反常现象,而最后一种格外令人担忧!

当不少人还在享受国庆中秋小长假时,却有一个千万大网红破防了!

10月7日,网红“多余和毛毛姐”发布的视频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却原来,今年双十一活动的风向出现了变化。
在大家还沉浸在十一小长假无法自拔的时候。

“多余和毛毛姐”已经到公司,开始着手准备双十一活动了。
身为一名带货主播,他自然也要发视频告知双十一活动的开始。
他的一顿“反向宣传”,正好踩到了网友的心坎上。

而他也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形容。
“爷爷今年办80大寿,你却偏偏提前5年办。”

往年的双十一活动,消费者大多在11月11日前后,开启疯狂购物模式。
但今年,双十一活动却摇身一变,成了一场“超长待机”的马拉松。

从10月9日起,各大平台就陆续宣布活动开始。
京东率先起跑,开启了长达37天的购物狂欢,紧接着淘宝也加入战局。

这超长的活动时长,打破了双十一的历史纪录,直接把购物节变成了“购物月”。
不过,双十一活动的战线拉长也给大家带来了不少好处。

原本集中在11月11日当天的购物热潮,被分散到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商家们有了更充裕的时间来展示商品、推出优惠。

而消费者们也仿佛被卷入了一场看不到尽头的购物持久战。
这一变化,无疑给整个电商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然而,这场“超长待机”才刚开始没多久,网友却发现了另一个反常的现象。

一个让消费者深恶痛绝的现象出现了。

不少网友发现,一些商品在双十一活动前悄悄涨价,等活动开始后再降价。
这看似有优惠,实际上价格并没有降低多少,甚至有的比平时还贵。
在某电商平台上,有消费者发现,他原本打算买的洗衣凝珠涨价了。

从原价159涨到了199.9。
然而,客服对此的解释则是,产品的核心原料和关键原料采购成本涨了,才会对价格调整。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网友称自己被双十一尾款“背刺”了。

一位姓徐的女士提前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了预售商品。
然而,当她付完尾款却发现,价格却比现货贵。
而这一现象并非只有徐女士经历过。
经统计,部分商品的差价达到了50元以上。

因此,不少预售人从原来的“买买买”变成了“退退退”。
不过也有在李佳琦直播间买过东西的网友持不同意见。

有网友表示,李佳琦直播间里的九折劵是他自己发的。
他一通消费下来,确实比自己平常买的便宜了。
而另一个蹲过各个直播间的网友也表示,今年双十一活动比以往简单了。
并且不同直播间所做活动不同,有优惠有贵。

但他在李佳琦直播间买的东西确实很优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归根下来还是不同地方的优惠力度不一样。

而消费者也需要在众多活动中擦亮双眼,谨防被骗。
然而,就当大家在找寻双十一活动最优惠的购买方法时,又一个令人担忧的反常现象出现了。

往年的双十一,优惠规则堪称一场数学竞赛,让人望而生畏。
各种折扣、满减、红包、优惠券相互嵌套,让人眼花缭乱。
就拿满减来说,不同品类、不同店铺的满减门槛和比例各不相同。

消费者为了凑单享受满减优惠,常常添加一堆原本不需要的商品。
可到了结算时才发现,这些商品的优惠根本无法厘清。
然而,今年的双十一活动却远没有这么复杂,而且还出现了不少“聪明方法”。

“用魔法打败魔法”,有不少网友借助AI算法,来找寻最优惠组合。
荣耀有一款手机,只需对手机说出想要的产品,它就会找出最划算的优惠。


然而,就在网友准备大肆购买一笔时,一家测评机构的一文引起了网友担忧。

“老爸评测”发视频称,在多款大牌护肤品中检测到了苏丹红。
经过进一步深入调查发现,该违禁成分疑似来源于一款红色原料。
而苏丹红有致癌的风险,早在20年前就已经被禁用了。

随着舆论的发酵,涉及的品牌纷纷出面回应,相关产品暂停销售,开始严查原料供应。
而相关技术人员也表示,一些品牌可能也被原料商给骗了。

这一事件也给整个美妆行业敲响了警钟。
未来,品牌方需要加强对原料供应商的管理,建立更加严格的原料检测标准和追溯体系。

双十一活动超长待机等种种事件的出现,也预示着今年的双十一活动风向变了。
AI的渗透以及战线拉长节奏变缓,都是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有一个更好的体验。

今年双十一,这三个反常现象有好有坏。

超长待机的双十一,给商家提供了更多销售时间,也让消费者能够好好的挑选。
优惠活动也没有以往那么繁琐,让人们购物更加便捷。

而美妆“黑天鹅”事件,则给整个美妆行业乃至电商平台敲响了警钟。
商家要诚信经营,而消费者也要保持理性消费。

只有电商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让双十一焕发出新生机。
对此你怎看?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海报新闻、大象新闻、长江云新闻、中国经营报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