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活打卡季#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076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经济社会,谈钱不俗,更重要的是,一些真实的信号,往往都藏在真金白银的收支变化里面。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经济管理的维度,其实国家和家庭的逻辑都是一样的,收支平衡,永远都是谋求发展,实现稳定的重要基础。
和政策以及很多宏观数据不一样的是,国家财政部每个月都要公布收支账本,对于经济现实给出的信号,往往更为直接,真实,有说服力。
这很好理解吧?
4月18日,国家财政部正式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的财政收支情况。
亮点和看点很多,而且,结合当下中国在宏观层面和国际环境所面对的特殊情况,这一次的国家财政收支情况,意义和价值,恐怕需要拉高一些站位来观察和分析了。
这篇文章,将基于国家财政部最新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的详细梳理,结合当下中国在宏观维度的挑战和压力情况,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深入挖掘这份国家收支一本账中的几个最新变化和对应信号,并对后续国内经济环境,以及财政维度的变化和走向,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数据维度,以官方公布为准,直接上图:
首先看财政收入部分的情况。
这里标注出来的,是减少和有明显变化的:
图片来源:财政部官网
然后看财政支出的情况。
图片来源:财政部官网
最后就是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图片来源:财政部官网
数据的情况就是这样,来源权威,有依有据,一目了然,这个环节不进行任何的解读和分析。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数据量比较大,但是一些明显的变化和亮点,是非常清晰的。
这里就为大家进行一个专题梳理:
图片来源:网络
从历年前3月数据看,绝对值连续2年下降,高峰期是2023年同期的62341亿。
前3月,全国税收收入4.75万亿元,同比下3.5%,连续13个月处于下降状态。
从历年前3月数据看,今年前3月数据低于2022年前3月高峰的5.25万亿。
从各类别前3月收入绝对值看,很多类别的高峰是2022年前3月,但是有几个类别在今年前3月创了历史新高,分别是:地方本级财政收入,非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其他税收,环境保护税。
其中,非税收入再创新高的表现,值得重视。
图片来源:见图
财政部4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815亿元,同比增长4.2%。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同比增长8.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6%。各级财政部门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支出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节能环保等领域保障有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的债务付息支出2856亿元,同比增长18%。
这个债务,对应的就是国债规模的增长,2025年开始,国家财政主导发力,成为经济结构中加杠杆的主力,这个信号,尤其重要。
最后,就是土地财政和楼市的情况了:
从税收维度的数据,到地方政府性基金的收入情况来看,很明显国内的土拍到楼市依然处于明显的下行调整状态。
2025年3月底到4月初那一轮被全国炒房群体炒作的热度很高的“地王潮”,成色如何,可能在国家收支账本面前,没有什么说服力了吧?
数据亮点和看点就梳理这么几点。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没有任何争议的一个结论:
国家财政政策年初以来的积极扩张,对于稳住当下国内的经济基本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来看,面对当下和后续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冲击和潜在持续影响,后续无论是从保就业还是稳增长的角度出发,都或需要年内财政政策再次增加债务额度。
逻辑是这么没错,但是对当下已经非常明显的国家财政收支矛盾的情况,也需要重视。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189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815亿元,支出超额1.2万亿规模,而如果后续财政继续发力加杠杆和加大对内的各项支出,那么这个逆差规模可能还要进一步放大。
特殊时期,特殊应对,是必然的,但是持续增长的财政债务,后续必然还是要向平衡的方向去协调。
这就出现了一个两难局面:
要应对美国关税战的冲击和影响,对内支出保稳至关重要;
但是国家财政的杠杆债务持续增长,特别是逆差的持续存在,实际上是透支了未来的经济增长,这无疑又会加大后续中国经济恢复繁荣和上行的难度。
从收支的管理上,其实上到国家,下到个体,关键本质都是一样的,入不敷出,总是不能长期持续的。
这就是中美本轮关税博弈,耐力比拼,对中国的实际持续影响的体现。
美国搞这么一出,自己好不好过咱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但是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既然是国家级别的博弈,那么一定需要成本和接受损失。
现代金融和贸易维度的战争,虽然没有硝烟,但是论惨烈和影响,丝毫不亚于真正的战争。
既然是战争,绝大多数中国人,即使没有感受到直接的冲击和影响,也能看懂国家的立场和选择,所以,对于接下来国内经济环境,一定要有“紧平衡持续”的主线认知。
紧平衡之下,开源节流是必然的选择,机会向外,求稳向内,安全第一。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一季度的国家财政收支一本账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应的信号和背景分析,差不多就是以上这些了。
文章最后,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但是这样的支撑,存在不确定性,以及还要考虑市场投机资本的不间断套利损失。
所以,在宏观形势和国内基本面没有实质的确定性转变出现以前,需要降低市场大行情的预期。
当然,这个逻辑并不是说房价和楼市能回到过去一路狂飙上行的状态,但是如果形势需要,那么短期国内楼市和房价迎来一轮政策全面强拉是很有想象力空间的。
税收增长,特别是增值税增长,不要被误导了,一定是经济的好信号,中国是生产端收税的,相关税收增长的逻辑,就是经济增长。
但是非税收入的增长,就一定不是好信号了,导致非税收入增长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对应的营商环境恶化,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个体,非体制内经济个体而言,是需要加以重视的。
真正的市场经济繁荣阶段,税收持续增长,但非税收入往往都是不变,甚至是减少的。
这就是发展治百病,繁荣解千愁的底层逻辑所在。
基础和低收入群体,是国家保障的重点关照对象,这个关系社会稳定,支出倾斜是必然;
而富裕群体,最多就是账面上的财富缩水,并不会影响到生活水平。
请记住,任何时代的冲击和变化,永远都是中间群体受到的影响最大。
所以,从务实良心的角度,对于绝大多数国内中间群体而言,接下来最靠谱的建议,就是有杠杆的去杠杆,没杠杆的现金为王,想加杠杆去冒险,投资,创业,甚至是投机的,保持克制和理性。
这是不是良心话?
如果对这个观点有共鸣,或者认可的,可以在评论区留下“666”,支持一下。
以上,就是对2025年4月18日,国家财政部最新公布的一季度国家财政收支一本账,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