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别的Flag立了又倒,但这个日子,咱们可得认真“支棱”起来!谁说养生只是爸妈的专利?低头看看后退的发际线,捏捏腰间软糯的“幸福圈”,再感受一下深夜加班后那颗“噗通噗通”略显挣扎的小心脏……醒醒吧朋友们,真正的潮,是浑身散发健康光、电量满格走在路上都不慌!中医养生智慧,其实早就跟国家提倡的“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完美契合。今天就带你用中式养生法,把亚健康彻底踢出你的“朋友圈”!
《黄帝内经》开篇即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精辟地概括了健康生活的核心法则。
#1食饮有节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我们的饮食不仅是填饱肚子,更是滋养身体、培补正气的根本。
均衡为要: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食物多样,粗细搭配,不可偏食。
五味调和:酸、苦、甘、辛、咸,这五味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可别小瞧了它们,要是过度偏爱某一味,那相应的脏腑可就要 “闹脾气” 。比如吃太咸,肾就会 “抗议”;吃太甜,脾也得 “罢工”。现在好多人都爱吃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长期下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这些 “健康杀手” 就会找上门。咱不妨试试用葱、姜、蒜、醋这些天然调味品,给食物加点料,既能让美食风味升级,又对健康有益。
适时适量:三餐定时定量,每餐七分饱为宜,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晚餐宜少宜早,给脾胃充足的休息时间。
顺时而食:饮食也得跟着季节 “变变花样”。春天万物复苏,咱就多吃点清淡、能生发阳气的食物,像韭菜、豆芽,让身体和春天一起 “活力绽放”;夏天酷热难耐,绿豆、西瓜这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必须安排上,帮我们赶走暑气;秋天干燥来袭,百合、银耳等滋阴润肺的食材就成了 “香饽饽”,让嗓子和皮肤都润润哒;冬天寒冷,羊肉、核桃这些温补食物赶紧端上桌,给身体 “充充电”,抵御严寒。
#2运动养生
中医运动养生注重动静结合,强调通过运动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增强体质。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功法,动作舒缓,刚柔并济,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调节呼吸和心态,达到形神兼养的效果。以八段锦为例,其每一式动作都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和经络,长期练习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消化功能、缓解关节疼痛等。
要是工作太忙,没时间专门运动,也别担心,咱还有碎片化时间养生 “小妙招”。
踮脚尖能刺激足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下肢力量;
揉腹可以调理脾胃,助力消化,跟消化不良说拜拜;
梳头则能疏通头部经络,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缓解疲劳,让你瞬间 “回血”。
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做这些小动作,长期坚持,也能收获良好的养生效果。
不过,运动可得适度,可别太 “上头”。运动后微微出汗就刚刚好,要是大汗淋漓,阳气和津液可就 “溜跑”。,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强度,循序渐进,千万别急于求成。
#3起居有常
中医强调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应顺应天时变化来调整作息。
规律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础。夜晚阴气盛,阳气逐渐收敛,此时睡眠有助于阳气潜藏、阴气滋养。子时(晚11点—凌晨1点)和午时(中午11点—下午1点)是阴阳交接之时,安静休息或小憩尤为有益。保持卧室安静、舒适、黑暗和凉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可通过泡热水脚、听轻柔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促进睡眠。另外,作息规律还包括定时排便。每天养成固定的排便时间,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正常运行,及时排出体内毒素。
劳逸结合:“不妄作劳”意指不过度劳累,包括形体、心神和房劳。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4形神共养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志与五脏关系密切。长期的不良情绪会影响脏腑功能,导致气血失调,引发各种疾病。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调摄情绪,遇到事情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避免大喜大悲、暴怒惊恐。当情绪不好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如倾诉、运动、听音乐、培养兴趣爱好等。听舒缓的音乐可陶冶情操,平静心情;书法、绘画等兴趣爱好能让人专注其中,忘却烦恼。同时,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5未病先防
“上工治未病”,中医的精髓在于预防。在亚健康状态(即中医所说的“未病”或“欲病”状态)时就进行干预,是防止疾病发生的关键。
学会自我觉察:时常关注自己的身体信号,如疲劳感、睡眠质量、食欲、二便情况、情绪波动等。这些往往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简单技法助健康: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中医保健方法,如睡前温水泡脚(可加艾叶、生姜等)、按摩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保健穴位、定期梳头以疏通头部经络等。
适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长期处于疲劳、失眠、情绪不佳、消化不良等亚健康状态,且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的亚健康门诊或治未病中心咨询。
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让我们一起从中医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将这些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饮食的合理搭配,到运动的坚持锻炼,从作息的规律调整,到情志的平和调摄,每一个小改变都可能带来身体的大不同。希望大家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用中医的方式,守护好我们的身心,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来源: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更新时间:2025-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