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元景一
编辑|娱叔
手握无数金牌的陈梦,最让人意难平的就是她曾在巅峰时刻遭遇最刺耳的嘘声。
因不满WTT排名规则退出排名的一年里,她仍旧在被质疑和造谣。
直到官宣复出不到30天,邓亚萍的一句肺腑之言,才道破了她藏在金牌与争议背后的真实处境。

去年12月,陈梦、樊振东不约而同地发布声明,正式宣布退出WTT世界排名。
这条消息在乒坛掀起不小的波澜,不仅是体育界,就连官媒也有报道和讨论。

不只是外界惊叹两位世界第一的抗议举动,更是因为他们在声明里直白点出的原因:
“WTT排名规则与运动员权益失衡,身体已无法支撑强制参赛要求。”
这份决绝背后,是陈梦和樊振东对不合理规则的长期隐忍。

当时WTT推行的排名体系,的确隐含着对顶尖选手的“隐性压迫”:
世界排名前10的选手,每年必须参加至少12项赛事。
伤病、生育需要严苛的证明,缺席每一站比赛还需要缴纳几千元美金的罚款,且罚金不设上限。
更不合理的是,排名积分与赛事绑定,一旦退赛不仅扣钱,还会影响后续奥运、世乒赛的资格选拔。

而陈梦在巴黎奥运周期,早已因长期高强度训练落下腰伤、肩袖损伤,2024年上半年就因旧伤复发退赛3次,累计面临1.5万美元罚金。
更让她寒心的是,这套“退赛罚款制”已沿用四年,官方从不主动告知细则,而是用“默认顶尖选手知晓”来回应她。

失去竞技体育纯粹性的规则,自然是谁都可以去反抗。
而对于她退出排名的决定,外界涌来了很多不解:
“手握奥运卫冕冠军,何必在乎一个排名?”

可只有陈梦知道,她反抗的不是排名本身,而是“用身体换积分”的畸形规则。
明明是在为所有后来人、所有老将夺取更多自由,但陈梦收获的是嘲讽和质疑!
彼时她刚在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中,以4比2击败孙颖莎,帮中国队守住了女单十连冠的荣耀。

可那场巅峰对决的赛场氛围,却成了她心里的刺。
赛场上陈梦每得一分,现场就陷入诡异的寂静,甚至有极端粉丝对着她竖中指。

法新社记者都在报道里感慨:
“这是我见过最不公平的奥运决赛氛围,夺冠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赛场的委屈还没消化,退出排名后的一年里,更恶毒地攻击接踵而至。

社交媒体上,有人盯上陈梦与主管教练马琳的师徒关系,在社交平台编造不堪入目的黄谣。
用“厨子”(部分网友对马琳的恶意称呼)指代马琳,发布“祝你俩早点公开”“训练馆里没好事”等低俗言论。

还有人曲解她与孙颖莎的比赛,造谣“故意不给孙颖莎让分”。
甚至还有网友拿她“黄晓明表妹”的亲戚关系编造“花400亿买奥运名额”的离谱谣言。

这些恶意像针一样扎进陈梦心里,于是巴黎奥运夺冠后,陈梦连感谢信都无比谨慎。
措辞里她对每个部分的感恩都不公开名字,赛后采访更是婉拒,害怕被镜头捕捉到又引争议。

休战九个月,对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而言,近乎奢侈。
陈梦却选择了这样的休整期,从聚光灯下暂时隐退。
这段时光,是她对职业生涯的主动调整,也是对网络暴力的无声回应。

虽然造谣者受到了法律的惩处,也被平台处罚,连央视新闻也发文抵制“饭圈文化”。
可法律能惩罚造谣者,却抹不去舆论留下的伤痕。
休整期间,陈梦的身影出现在《是女儿是妈妈》等多档综艺节目中。

在节目里里,观众终于有机会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陈梦。
她不再是赛场上冷酷的世界冠军,而是一个会为家务手忙脚乱、渴望获得母亲认可的“普通女儿”。

她甚至透露,童年最大的愿望,只是能和妈妈一起睡。
她的真实与柔软,让她摆脱了过往被强加的“傲慢”、“野心家”的标签。

节目里,主持人问她退出排名是否后悔,她眼神坚定地说:
“有舍才有得,要打就从零开始。”

默默调整状态,积蓄力量,终于,面对“上综艺不比赛还不退役”的质疑,她说道:
“我想对喜欢我的人说,我愿意为您再拼一把。”

于是,今年7月陈梦宣布复训,再次回到她热爱的赛场上。
当然,想参加高级比赛并不是靠作为老将的资历就行。
而复出第一场友谊赛她就以3:0横扫对手,一天3胜,用实力说话。

11月9日,陈梦发动态说:
“我们澳门见。”
许久未见的轻松姿态,是冠军该有的模样,而近日邓亚萍面对面说给陈梦的话,也揭开了她的真实处境。

虽然即将奔赴全运会,但对陈梦来说,重返赛场不久就要面对国际比赛,并不轻松。
因为这并不是“王者归来”的爽文剧本,而是0积分参加世运会的不利好局面。

而且今年她已经31岁,曾经的积劳成疾,腰椎损伤和膝盖治疗并不能在9个月内完全恢复。
从备战期间,陈梦和徐奕等人对战练习战术时就能看出,虽然她技巧保持得很好,但体力暂时难以跟上。
面对7战4胜的巴黎奥运会,显然是对体力的一个巨大考验。

而近日,邓亚萍在《体坛零距离》专访里说的那句:
“运动员的生涯是短暂的,珍惜当下,如果你还能打球,尽情享受这个过程。”
这话看似平实,实则是对陈梦最有力的力挺。

早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她就曾为陈梦发声。
当时饭圈文化让决赛变了味,极端粉丝一边倒攻击陈梦,她便公开呼吁:
“你可以喜欢某个人,但不用攻击谁,都是中国队的。”

如今再提“享受过程”,更是看懂了陈梦的处境:
她不是在为“再次夺冠”而战,而是在为“热爱”本身坚持。
她理解陈梦怕辜负期待,更怕之前的争议再次找上门。

而邓亚萍的这份理解,是源于亲身经历的共情。
当年邓亚萍24岁退役时,也面临过“年龄大、伤病多”的质疑,更因身高问题被调侃“打不了高水平比赛”,可她靠技术和韧性拿了18个世界冠军。
她很清楚,顶尖运动员到了生涯中后期,要对抗的不只是对手,还有身体的衰退和外界的杂音。

邓亚萍的话,揭开的不只是陈梦0积分挑战世界比赛的表层困境,更是一位老将在金牌与争议背后的真实处境:
她不是“必须夺冠”的机器,“享受过程”这四个字,就像一把钥匙,帮她打开了心结,把目标放在“打好每一场球”就好。

曾经给陈梦招黑的那句获奖感言“我的时代到来了”,恰恰见证了她昔日的意气风发。
之后的她却成了被谣言压得不敢在感谢信里提人名的谨慎姑娘。
如今重回赛场,她挣脱了外界给她的所有束缚,重新成了那个纯粹热爱乒乓球的陈梦。

未来的路还长,澳门全运会的赛场会有挑战,世运会的对手会很强大,体力问题也不会立刻消失,但这些都不重要了。
就像邓亚萍说的,运动员的生涯短暂,能尽情享受打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参考资料:
人民网|奥运播报丨陈梦战胜孙颖莎夺乒乓球女单冠军 成功实现卫冕
杭州日报|陈梦首次回应“退出世界排名”:有舍才有得,如果要打就从零分开始;回应“上综艺不比赛还不退役”质疑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