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6个月的旅客早产,火车上响起求医广播。一名返校的医学生迅速赶到现场,开始接生。6月29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获悉,只有成人巴掌大的“早产儿”已成功获救。
6月24日下午,从四川峨眉开往新疆乌鲁木齐的K569次列车,驶入陇南与哈达铺两站之间。16时50分,一声急促的广播划破了车厢里的宁静——“各位乘客,9号车厢有旅客突发状况,急需医护人员帮助。”
听到广播,7号车厢的蒋露翻身起床,找到列车员。“我是护士,新疆医科大学的研究生,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列车员立即带着蒋露冲向9号车厢。
眼前的一幕令人揪心:一名孕妇虚弱地倚靠在厕所门口,身下血迹斑斑,地上躺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呼吸微弱,脐带还连着母体,皮肤已经出现了紫绀,情况十分危急。
蒋露来自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目前是新疆医科大学2024级护理专业研究生。当天,她从南充出发,坐上了这趟火车返回学校。
列车员拿来火车上的急救包,蒋露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戴上手套,迅速完成了脐带的消毒、结扎、剪断等处理。她又用指尖感知婴儿的脉搏,贴耳判断呼吸,对早产儿实施心肺复苏,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全力施救。
护士出身的蒋露手脚麻利,用一次性无菌治疗巾和消毒好的床单将宝宝包起来,放在卧铺床上。由于宝宝早产,身体十分虚弱,列车长一边电话通知司机“尽快驶往哈达铺车站”,一边紧急联系下一个车站:“请求哈达铺车站呼叫120进站急救!”
时间在紧张的救援中飞速流逝,长达半个小时的等待中,蒋露一直站在产妇身旁,守护着她和婴儿。17时26分,列车终于风驰电掣般到达了哈达铺车站。列车长迅速办理交接,蒋露和其他人小心翼翼地将孕妇送上了120救护车。
“他们一家人哭了,我也哭了。”蒋露说,分别时,产妇一家人感激不尽,她也为小生命的顽强而感动流泪,“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当地铁路微信公众号发表了医科大学生救人的报道后,新疆医科大学发布“寻人启事”,辅导员摸排出来后,蒋露才知道自己救人的过程被围观了,她也成为校园里的“天山雪莲”。(苏琴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更新时间:2025-07-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