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iPhone 17真香?我要泼点冷水了

iPhone 17发布以来,网络上确实是叫好声一片,我个人也不例外,我认为它可以算是近5年来最好的“iPhone 标准版”了。


不过网络上的言论也是千奇百怪,有人说“安卓厂商可以完全放弃2500元以上市场”,并预言“iPhone17将进行核打击”,这个言论确实很吸睛,但稍微研判一下行业局势,就知道它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这篇文章会从三个层面解读,告诉你这代iPhone的优缺点是什么?它为什么无法威胁到国产手机的行业地位?以及它的推出,会威胁到哪些品牌的哪些产品?


这代iPhone的优缺点是什么?

iPhone 17标准版针对上几代产品来说,是一次大型的查漏补缺:

这些改进确实补齐了前代短板,但所谓"核打击"更多是营销话术,主要就是以下两个原因:

配置取舍明显:为维持轻薄设计,iPhone 17标准版电池容量仅3600mAh,充电功率40W,远低于安卓旗舰普遍的5500mAh+120W组合。

生态依赖症:iOS系统的流畅体验需依赖苹果封闭生态,但国产手机阵营在本地化服务(如长截图、通话录音)、多设备协同(如华为多屏协同)等方面更具优势。也就是说,用惯了国产手机的用户,其实是很难回到iOS毛坯房的。


它为什么无法威胁到国产手机的行业地位

从第三方机构数据看,安卓厂商在2500元以上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这里分两部分看,因为2500元以上价位段呈现「哑铃型」结构,性价比层次的机型,苹果只能以16e和16标准版来覆盖,这两款产品的产品力,明显打不过一加、iQOO和红米的产品,就不展开说了。


第二部分是关键,CounterPoint就直说“由于其他OEM厂商增速更快,苹果的份额有所回落:其在新兴市场的表现提升,但在中国被华为与小米蚕食。凭借忠诚用户群与强大的线下覆盖率,华为在中国仍极具吸引力,并通过诸如三折叠等独特设计机型,不断收复份额并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也就是说,小米和华为的基本盘远比苹果要稳固的多。

就拿大家普遍印象最不“高端”的小米来说,在4000-5000元价位段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4.7%,同比提升了4.5个百分点,位居中国大陆第一。在5000-6000元价位段,小米的市占率为15.4%,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也有非常显著的增长。

更何况,华为三折叠手机、小米Mix Fold4等折叠屏形态创新,在高端市场已经形成独特竞争力。而这一块,苹果的进展为0。


它的推出,会威胁到哪些品牌的哪些产品?

受到威胁最大的,就是iPhone的Pro版。iPhone 17标准版首次全系标配120Hz ProMotion屏幕、256GB存储和40W快充,这些配置以往是Pro系列的专属标签。这种「加量不加价」的策略,直接导致部分原本考虑Pro版的用户产生「标准版已足够」的认知偏差。一句话概括:iPhone的Pro版受众,已经缩减到专业级用户和“面子型”用户了,何况后者大概率对三折叠更有兴趣。


其次就是三星、索尼这种小众品牌,iPhone 17标准版的出现,基本上宣告着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彻底凉凉:既没有生态优势,又缺乏本土化层面的独特亮点,面对几乎没有短板的一代iPhone,这些产品仅有的唯一优势就是用户粘性。然而用户粘性也早在这么些年中消耗殆尽。


归根结底,为什么会有这种iPhone17降维打击国产手机的论调,其实核心在于通过制造阵营对立收割流量,其言论天然带有立场先行的特点,而非基于客观市场分析。安卓厂商在2500元以上市场的竞争力,根植于技术创新、供应链韧性和用户需求洞察,这是苹果仅凭硬件参数升级难以颠覆的。iPhone 17的发布确实加剧了市场竞争,但远未达到"核打击"的程度——真正的行业变革,将发生在AI、折叠屏等下一代技术的战场。


最后是作为消费者的一段肺腑之言:对于消费者而言,市场的多元化意味着更多选择,而不是单一品牌的垄断,这恰恰是智能手机行业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2

标签:数码   冷水   三星   标准版   华为   用户   小米   国产手机   苹果   产品   市场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